山东海洋学院和山东省即墨县水产局的王启华、陈大刚、叶立勋、张太平、孙秀伟等1981年~1985年10月完成的“黄海远东拟沙丁鱼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黄海远东拟沙丁鱼的洄游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并对其资源进行了评估。为远东拟沙丁鱼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宝贵意见。研究认为,远东拟沙丁鱼在黄海分布面广,其产卵场主要在黄海中南部的海州湾及青岛、乳山、石岛近海水域;产卵期为5月中旬至7月初,6月为盛期,产卵期间是生产的良好时机。产卵后到外海索饵。远东拟沙丁鱼年龄组成比较简单,仅由2—6龄鱼体组成;在生殖期能少量摄食,产卵后摄食增强,饵料以太平洋磷虾、箭虫和大中型桡足类浮游动物为主。其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4.6498×10-4L2.5705。体重与年龄的关系为:Wt=169.54[1-e-0.25167(t+3.3668)]2.5706。目前黄海区远东拟沙丁鱼高龄比例大,资源量处于高峰期,故应趁其资源波动剧烈的特点,积极组织捕捞生产。而且该鱼种在黄海分布范围广,栖息时间长,渔场近,便于群众小马力生产船捕捞。1985年10月通过鉴定
2006年2月16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