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纷纷破题
日前,记者在市农业局了解到,滨州市沿黄各县区正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以现有的规模以上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园区为基础,按照生态资源条件和区域优势,全力积极开发与建设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黄河两岸建设成为“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
滨州市黄河沿岸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生态良好,沿岸涉及6个县区15个镇(办),岸长约140公里,总人口近60万人,耕地面积近1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32%。为加快推进滨州市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今年初,市政府把建设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列入了2012年农业重点工作。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的意见》,对黄河两岸10公里区域统筹规划,鼓励有实力、规模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档次、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50处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沿黄15个镇(办)整建制打造成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示范镇(办)。
滨州市沿黄各县区根据各自优势,积极推进沿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滨城区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500亩,在集休闲采摘、旅游餐饮一体化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已投资4300万元;惠民县在清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1600亩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推广“四种四收”种植模式,实现了低温棚一年四季季季有蔬菜的新突破;博兴的淡水养殖、有机蔬菜和有机小麦、水稻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邹平的泥鳅养殖、年存栏量达10万只的樱桃谷鸭标准化养殖场;滨州经济开发区的万亩蔬菜种植、北美海棠、玫瑰花繁育等三个一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新区
市农业局局长吕迎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要达到四个100%,即示范带农产品实行园区化、基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品牌战略,基地产品质量认证率达到100%;建立“产销对接”的生产流通模式,基地100%有龙头带动并实现产业化经营;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