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宝”诠释山东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联系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8:06 

83,2012韩国丽水世界博览会山东活动周开幕。开幕式上,孔子、管子和夙沙氏三位“长者”“联袂”亮相,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四海的宾朋。

按照世博会中国馆的布馆要求,参展的11个沿海省份都要在活动周期间展示本省的三件“省宝”,区别于其他省“省宝”或文物或实物的形态,最后参展的山东推出了“孔子与和谐思想”、“管子与海洋生态”、“夙沙氏与海洋化工”三件“省宝”。

他们为什么能代表山东?这个问题不但国外游客疑惑,很多山东人也颇为不解。

仔细观察展示橱窗中精美的雕像,或许可以看出端倪。“至圣先师”孔子慈祥地看着游客,一本打开的《四书集注》摆在一旁;管仲坚毅目光注视着的,是磁悬浮球体中用海带制作的晶莹剔透的纤维;而陪同夙沙氏的,则是一堆大块儿的白盐晶体和一个标注着盐化学成分的“海立方”。

“我们的‘省宝’其实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解释说,三件“省宝”能够诠释山东海洋文化经典与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山东是孔子故里,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是一种人人都能受到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文明和谐的发展追求。而管子则在中国较早提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理论。《管子·八观》中说“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裁而成也”。不能竭泽而渔的淳朴思想传承至今,它的展示与传播对保护海洋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与孔子、管子相比,人们对夙沙氏不太熟悉。人类生存,食盐不可或缺;而在工业上,盐又被称为“化工之母”,夙沙氏正是靠最早煮海水为盐成为中国海盐的创始人。“商周制盐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古盐场,而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则入选了“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都说明山东有悠久制盐的历史,“文化山东”的丰富内涵得到生动体现。“山东是韩国人的师表——孔子的故乡,可以说山东省是韩国人心中的故乡。”韩国世博会组委会委员长姜东锡说。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平看来,山东是典型的海洋大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发展战略,这里海洋科技较为发达,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拿展示橱窗中的海带来说,不但山东的产量占据了全国80%的份额,用其作原料研发的海藻纤维具有抗菌、透气性好等特性,现在我省科研人员还用海带试制提炼出了石油,开辟了海洋生态产业空间。同样,山东盐业科技化工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发挥盐业优势,山东迎来了科技和工业健康发展。

“山东的‘省宝’展示是个突破,让丽水世博会再度刮起了中国风。”世博会中国馆馆长赵振格认为,山东“省宝”以人物为主线,贯通科学的海洋发展理念、最新的海洋科技成果和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生动、全面展示山东海洋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赋予了历史厚重感、艺术的灵魂和科技的气息,很好地诠释了“文化山东”、“生态山东”和“科技山东”的丰富理念,展示了其旺盛的发展生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