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滨州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各级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据测算,2012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1亿元,增长5.2%,增长速度高出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实现了稳步增长。
夏粮增产,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提高
夏粮增产。滨州市克服灾害天气对夏粮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减灾工作,及时抢收,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夏粮生产力夺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37.9万亩,与上年相比减少0.3%,总产量151.2万吨,增长1.2%,单产447.5公斤/亩,增长1.6%,夏粮总产量、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提高。滨州市畜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羊、禽出栏分别达到83.8万只、8738.5万只,分别增长8.6%、3.7%,生猪出栏呈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95.7万头,增长5.5%。
春季棉花种植面积调减。上半年籽棉平均单价为7.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34.4%,受价格影响滨州市春季棉花种植结构及时进行调减,全市春棉面积196.1万亩,减少0.3%。
林业建设卓有成效。滨州市规模化造林、集约化栽植成为造林的新亮点,上半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2.7万亩。同时,滨州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了林畜、林菌、林特、林苗、林农等林下经济复合模式,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7万亩。
渔业保持增长势头。按照“发挥优势、生态环保、优质高效、质量安全”的要求,滨州市渔业充分挖掘发挥浅海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渔业生产保持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10.3万吨,增长1.1%。
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08.6元, 增长19.0%,增速居全省第4位。农民现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二是农产品产量增加与上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支持作用。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用于食品、衣着、居住、以及家庭用品、设备等方面的消费在不断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2.9亿元,增长13.7%。
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
加强农业灾害预警。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应预防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强灾情预警,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上半年农用化肥价格上涨11.7%、农药上涨3.7%、农用种子上涨7.9%、饲料上涨7.1%。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应加强成本控制,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当前农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目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靠农民外出务工和出售农副产品,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且这些收入渠道受自身和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应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推动二三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近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