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胶莱两湾污染区的综合治理

浅谈胶莱两湾污染区的综合治理

来源:王诗成   蒋文婷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3:44 

摘要:近年来,胶州湾和莱州湾海域污染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措施加以控制和减小污染,但治理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对两湾纳污区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导致近年来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胶州湾 莱州湾 水体交换 污染物达标排放 污染物总量控制 生物修复 增殖放流

胶州湾、莱州湾都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差,接纳陆源污染量多、受污面积大。因此,莱州湾是污染的重灾户,局部海域已呈现“荒漠化”。而胶州湾也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致使生态、底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2001年启动《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开始,国家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治理两湾污染,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彻底改善两湾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治理两湾污染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寻找一种新思路。本文提出的综合治理是充分考虑了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有效改善两湾水质、底质环境的方法,以期为两湾污染的治理提供一点启示。

1) 胶州湾、莱州湾纳污区的污染源分析

(1) 陆源污染物输入

据了解,渤海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3%左右,但是,每年通过各类排污口直接排入渤海的污水高达40亿吨,占全国直接排海污水总量的40[1]。而且,据估计两湾海域中的80%以上的污染物河流输运入海,莱州湾的主要排污河道有黄河、小清河、潍河、北胶莱河、白浪河等。胶州湾排污河主要在东部海湾的海泊河、李村河和位于西北岸的大沽河。

从来源来看,陆源污染源主要分为三种:(1)工业污染源(2)城市生活污染源(3)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沿河流间接入海,也有一部分临海企业通过直排口入海。由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高速发展,入海污染大量增加,使得主要排污口的污染物超标现象严重,据监测结果显示,胶州湾的绝大多数入海排污口都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的超标物为COD、氮磷和悬浮物[4]。排入莱州湾海域的废水中含无机氮、COD、油类和活性磷酸盐等主要污染物质[5],其中以无机氮超标最为严重,有些海域达到或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由于近年来,农田使用化肥量的增加,造成水体中总氮、总磷负荷增加。并且由于农药使用配比不当、方法不科学,造成农药利用率低,60%的化肥农药无法有效吸收,最终随雨水流入大海。农业面源污染分布面积大、稳定性差,因而治理的难度也较大。

1.2 海上面源污染

1)海水养殖污染

随着胶莱两湾海域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方式逐渐由半集约化转变为高度集约化,产生大量残饵、排泄物及养殖废水,使得主要位于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浅海滩涂和内湾水域的养殖区附近海域水体恶化。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加重了营养盐的负荷,而诱发赤潮。另外,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还可产生氨氮等有毒物质,危害水体及养殖鱼类。

2)海上油类污染

近岸海域的港口区附近受油类污染比较严重,加上溢油事故频发,大量含油污水进入海域。油类中的水溶性成份可使鱼类中毒甚至死亡,同时油膜附在鱼鳃上会妨碍其正常呼吸;油类也会附在浮游植物上妨碍光合作用,降低水体的饵料基础,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海上倾废

废弃物主要是港口码头建设、港池、航道疏浚产生的淤泥、沙石、亚粘土以及骨灰等。海上倾废产生的悬浮物可以导致水体浑浊,底栖生物被掩埋,也可以导致沉积物粒度和成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存。

2 胶州湾、莱州湾污染治理差的原因分析

迄今,治理莱州湾、胶州湾的污染一直采用重点治理陆源污染的思路。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显著:根据《2006年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山东省2006年仍有10%左右的海域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集中在胶州湾、莱州湾以及渤海湾南部的局部海域。其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90.4%。莱州湾的海洋生态系统虽然略有好转,但仍属于不健康状态。虽然2006年胶莱两湾近岸海域总体污染趋势基本与去年持平,但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缓解。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治理成本高、另一方面治理效果差的局面。

(2) 陆源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

1)两湾的陆源污染物排海量持续增加,加之治理滞后,形成多年污染的欠账积累,使得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2)胶莱两湾及入海河流沿岸的城镇市政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已建成的部分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转,使污染现状更加严重。据调查,尽管青岛市在胶州湾沿岸建设了团岛、海泊河、李村河等多个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胶州湾沿岸仍有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和入海河口多达40多处,年排放污水约2亿多立方米。

3)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偷排和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行为,致使污水在未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排入大海,尤其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情况下,导致海域污染物骤增,严重污染水体。

2.2 湾内海域污染物有增无减

莱州湾的油类污染区主要在湾西部,胶州湾的海上污染区域主要集中于港口区和东部海域,养殖废水的排放、船舶排出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及海上溢油使得海水中的油类、有机物及氮磷含量增加。据2006年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监测油气区邻近海域水体中油类含量上升明显,个别站位油类含量已超二类水质标准,湾内许多海水养殖区的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含量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大规模超限度的海水养殖将大量废水直接排入海洋,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赤潮频发,生物资源严重受损。

2.3 两湾海域水交换能力不足

胶州湾的主要纳污区位于东北岸段的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墨水河等几条主要排污河和湾西北岸段的大沽河等河流入海口海域。据有关水交换研究数据显示:胶州湾流场结构复杂,各区域水交换能力差别较大,位于主要排污区的大沽河口和东岸主要排污口的水交换能力较差。

莱州湾的主要纳污区为位于湾南岸的潍河、小清河等河流入海口处。通过对莱州湾水动力过程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湾西部及南部近岸水域,水深较浅,流速普遍很弱,水体呆滞,稀释扩散能力弱,水体交换能力差。

从以上资料分析来看,两湾污染物交换都发生于纳污区内。对莱州湾来说,水交换的主体应该在渤海中部,而对胶州湾来说,应该在水交换能力强的黄岛附近的湾口区。然而主要纳污区的水交换能力都不强,使得湾内污染物无法顺利被带到外海域,影响海域吸纳更多的污染物,使得水质愈加恶化,给两湾的污染治理带来难度。

2.4湾内海域面积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呈下降趋势

1976年黄河口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等冲积物入湾,使得泥沙在湾内淤积,黄河口大幅度淤进,莱州湾面积明显减少。据统计,从1976年至2000年,仅黄河口前淤了近22公里[11],水下岸坡的淤积厚度也加大,使得本来水动力就弱得莱州湾水交换能力更差。另外,两湾湾内项目用海和养殖围垦等海洋开发项目的增多,使得湾内海域面积“萎缩”。据有关专家介绍,胶州湾海域面积已从1928年的560平方公里下降到2003年的362平方公里,面积缩小了35%。导致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和携沙能力下降,海洋自净能力降低,从而减少了对沿海的污染物稀释能力,海岸生态承载力下降。

2.5 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海域富营养化加剧,造成赤潮频发

胶莱两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简单,处于不平衡状态, 由于开发利用过度使得近海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干扰了种群补充,使两湾渔业品种向低质化、小型化演替,优质鱼数量减少,生物群落生产力下降,部分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加之水质污染、围海造地,使得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生物生境丧失,资源衰退严重。一些溯河产卵的鱼类比如银鱼已绝迹,据有关研究表明,渤海的渔业资源密集分布区已由莱州湾一带水域变为秦皇岛和龙口外海水域,而胶州湾部分优质物种如双埠菲律宾蛤仔也因生存环境的丧失而消失。

另外,由于工农业及城市废水、养殖污水的排放,导致氮磷含量增加,破坏了两湾营养盐结构,过剩的氮磷导致两湾沿岸富营养化加剧。据资料统计,莱州湾海水中溶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分别是12年前的2.03倍和3.2倍。而丰水期胶州湾的大部分海域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成为引发赤潮的诱因。

综上所述,不管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围填海侵占海洋环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因素,还是两湾水交换能力差等自然因素,都导致胶莱两湾的海域环境日趋恶化,要使两湾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法。

3胶莱两湾纳污区的综合治理对策

对胶莱两湾的污染治理,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控制陆源污染上,更需要标本兼治的治理对策,尽快建立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使海洋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3.1 加大污染控制力度

3.1.1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管理。

加强对沿岸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的治理与管理,建立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入海总量控制的双控制度。

对胶莱两个半封闭型海湾,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环境容量,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应根据海域的最大排放量,得到每个污染源的污染分担率和相应的允许排放量,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超过最大允许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既考虑了污染源的密集程度和污染源规模的大小,又考虑了稀释排放问题,能够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输入。

控制陆源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主要是控制入湾河流的污染物排放,实施河流的全流域管理。对工业污染,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增加工业废物的利用率,确保排污企业达标排放;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方式,增施有机肥料,实施育林涵养水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因此,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相结合,加强陆源污染物入海控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证海域自身的恢复性。

3.1.2 加强海上面源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1)实施养殖排污控制,实行生态养殖。确定两湾沿岸的养殖容量,制定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合理使用饵料和肥料,改进饵料成分和投放技术,减少施肥量和投饵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推广多品种混养、轮养及立体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尤其重视能净化水体的藻类等水产品的养殖,减少养殖自身污染。

2)对石油污染,充分利用“RS”和“GPS”技术,完善海上溢油监测系统,对胶莱两湾的石油污染实行实时动态监控,同时,建立海域油污防备和反应系统,增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3)加大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减少含油污水的排放。规范港池开挖、航道疏浚、吹填、海上倾废等海上项目的船舶作业行为,安装相应的污染处理设备,并在港口、码头备设含油废水、船舶垃圾接收处理设施,禁止含有有毒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的排放。

4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

3.1.3 加强两湾湾内的监测能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