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中粮大悦城、万达城市广场等大项目次第落户烟台市芝罘区“东部新区”,将成为这个“三线”城市首个服务经济平台。市民们说,用不多久,俺们也能享受到“一线”大城市同样的服务了。
“减速”之年,经济结构“偏重”的山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记者采访发现,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再造区域更加协调、城乡更为和谐、环境更趋优美的新经济地理,今年以来山东经济结构“去重趋轻”的步伐更加稳健。
中国经济“经典缩影”
从工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看,山东无疑是一块令人钦羡的宝地。煤炭、石油、黄金、铁矿石……不仅矿产资源丰富,山东还拥有绵延3000多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从经济结构看,山东既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又是工业大省,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从地理位置看,山东东部面向大海,西部对接内陆省份;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看,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别。因此,山东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作中国经济的“经典缩影”。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山东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也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难题。良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东传统的发展路径:农业产值长期保持国内领先,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一枝独大。”
然而,当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阶段,山东经济与全国经济一样面临“去重化”的战略突围。在这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战役中,被称为中国经济“经典缩影”的山东经济,注定要在这场攻坚战中付出更大的代价与努力。
“去重趋轻”战略突围
多年前,山东就已意识到并着手弥补自身经济发展的“短板”。与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服务业又是建立更加生态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概念是山东率先提出的。之后的几年,山东提出将服务业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并踏踏实实落到了实处。山东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进入两千亿元俱乐部。从文化产业,扩展到产业创新,山东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时期。”张卫国说。
近年来,依托雄居三甲的经济总量,以及物流资源优势,山东的现代物流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优良的港口资源,及南北纵横的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发展基础。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定的旅游业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在山东各地,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创意园区不断出现。泰安封禅大典,方特欢乐世界,曲阜大型实景剧《孔子》,临沂的《蒙山沂水》等,都取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一些民间资本开始自觉选择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投资领域。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近日在山东表示,当前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山东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支持山东旅游强省建设,支持山东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支持黄河入海口、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发展,推动“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打造成国家民族旅游品牌之一。
“三高”重构经济地理
山东经济的战略转型,在东西部发展的不同区域感受到的是同样的压力。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担负东部率先崛起重任的山东,更加自觉地在转型中保持经济“稳中求进”。
借助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强力拉动,山东经济走出粗老笨重的传统发展路径,转向精新轻优的现代发展路径;告别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常态发展模式,走向高端高质高效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从经济发达程度看,山东不仅存在东西差距,还存在南北差距。胶济铁路沿线与环渤海湾地区相比,东西长约500公里的鲁南经济带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个经济带中的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经济发展程度曾与苏北地区类似。近年来,在苏北地区寻求跨越的同时,鲁南经济带也以日照为龙头加速隆起。
在滨海港城日照,一个千万吨级的精品钢基地呼之欲出。伴随着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推进,山东钢铁从内陆向沿海加速布局,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提升。而以日照为龙头,加快对接亚欧大陆桥,带动整个鲁南经济带的腾飞,正在变为现实。目前,日照港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青岛,临沂正崛起为一个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城,济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
2011年,山东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首次达到50%,投资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54.2:36.6调整为8.8:52.9:38.3。在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首位。
今年,山东省将加快重点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紧跟居民消费新趋势,将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培育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力争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