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设磁悬浮 三城联动实现半小时经济圈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今年的青岛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朱广君提出了《关于建议加快推进轻轨、低速磁悬浮列车建设,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案》的提案,建议青岛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低速磁悬浮列车,与地铁、公交枢纽等联通,形成三城联动,实现半小时经济圈。
在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开启了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描绘了青岛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朱广君在提案中提出: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规划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1年6月30日,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贯通,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交通路网布局更加完善,青岛各区域间联系更为紧密,扩大了城市空间,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合理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但是,目前青岛主城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不断加重的交通拥堵将会成为阻碍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改变交通出行方式,合理规划交通工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朱广君说:轻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成本低、安全可靠、快速便捷、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交通形式,在当今世界上迅猛发展起来,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的青岛,市区人口集中,地域面积较小。加之作为旅游大都市每年接纳入境游客100万人次、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跟不上人口和车辆增长的速度,主城区交通拥挤,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大前提下,大力发展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规划交通工具非常关键,完善迅捷的交通网络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居住选择。
对此,朱广君在提案中建议:从战略上重视城市群交通体系建设,做好城市交通整体规划。将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低速磁悬浮列车等交通网络体系延伸至规划建设中的各个区域,提升城市外围中小城镇的吸引力和集聚效应,使全市形成分配合理的高速、中速和低速交通体系,加快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围绕交通干线和站点,建设设施完善的“功能交叉、放射组团、快速连接”式多个城市综合功能区组团,从结构上疏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提倡公交优先,增加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换乘之间的停车场设施,提高道路畅通性,从根本上解决人流、物流迅速增长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瓶颈问题。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低速磁悬浮列车,建设时考虑多城联动,将站点延伸到末端,并与地铁、公交枢纽等联通,形成纵跨胶州、黄岛、平度、莱西、董家口等的城市交通大动脉,真正做到三城联动,实现半小时经济圈,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接通难的问题。
吸取先进国家城市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合理规划,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低速磁悬浮列车的优势,避免因盲目施工建设而带来的人力、物力浪费;采用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因地制宜,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青岛特色的流动风景线,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合理规划和政策优惠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招商引资、BT、BOT等多种方式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在轨道交通和低速磁悬浮列车站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方便居民就近停车,高峰期换乘上、下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交通拥堵;同时在站点周边设工业园、购物中心等,拉动区域经济,方便居民上班、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