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错位发展形成分工明确的黄三角港口群
【导语】根据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黄三角地区将围绕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和莱州港打造四个临港产业区,形成分工明确的黄三角港口群。目前,这四个港口正集体发力,立足自身优势,加快错位发展的步伐。
【正文】记者唐虎:我现在的位置是东营港离海岸10公里的渤海深处,在这条长长的引桥两侧,10个原油液体化工品码头正在建设,到年底,东营港的吞吐能力将由去年的不足1000万吨提升到3000万吨。
【正文】政府投资8亿元建设通向深水区的引桥,交由企业无偿使用,吸引了8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在两侧争相建设专用泊位,东营人形象的称之为“挂灯笼”。而挂在最顶端的“灯笼”,就是中海油建设的两个5万吨级泊位。
【同期声】中海石油炼化山东公司总经理阎锡栓:两个5万吨级泊位建成之后,我们整个原油吞吐量将会达到1200万吨。选到这个地方的中心原因呢,离海岸15米水深、达到5万吨级泊位是最短的、最近的距离.
【正文】面对大海,深水区最密集,转向腹地,可利用土地最多,成为东营港最突出的优势。而政府这种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对东营港跨越发展又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期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曹国华:企业投资港口以后,它的物流产业和石化项目也相互跟进,这样就形成了港口拉动物流和石化项目发展、物流和石化项目支撑港口建设的互动的良好局面。
【正文】如果说东营港以打造环渤海液体化工集散地为目标,那么,潍坊港则发挥自身离腹地最近的优势,建设散杂货的中转站。由于10万吨级以上的大船现在无法进入黄三角海域,潍坊港就与青岛、烟台、日照等大港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转水”业务,目前,“转水”货物已超过潍坊港吞吐量的1/3。
【同期声】潍坊森达美港副总经理黄建军:比方说从日照到寿光的铁粉,陆运距离大约在300公里左右,但是如果从日照“转水”到潍坊港再到寿光的话,在物流成本上可以节约1/4的成本。
【正文】烟台港莱州港区是黄三角地区唯一摆脱黄河泥沙淤积的深水港,围绕港口,莱州市全力进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今年1月,疏港高速公路通车,8月份,莱州到昌邑输油管道将投入运营,使莱州港的燃料油转运能力仅次于青岛港,位居全省第二。
【同期声】莱州港航局副局长韩宗丰:它的发展优势,不仅能够体现在疏运体系上,更重要的是,它是黄三角地区,唯一一个适合建设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
【正文】正在建设的滨州港是济南都市圈最便捷的出海口。2011年,这四个港口的吞吐量总和只有4000万吨,但目前,他们全部提出了建设亿吨大港的目标。届时,四个港口腹地交叉、相互竞争的局面很可能将会出现。省政协委员刘志坚长期致力于黄三角港口群建设的研究,早在去年的两会上就与诸多委员一起提交了相关提案。
【同期声】省政协委员刘志坚:目前来说冲突不是很大,是因为现在的规模还是很小,但是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所以,现在就应该做好规划,做好功能定位,做好错位发展。
【正文】专家认为,统筹四个港口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加快疏港铁路建设,将四个港口在地理上进行“串联”,以便整合水、电、路、讯等公共资源,使黄三角港口群避免重复建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