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面临大海,迈向深蓝。青岛天生是一块试水蓝色经济的试验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青岛一直肩负着“龙头”的重要使命。青岛市日前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青岛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佳商务城市,被世界银行评为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的青岛,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560亿美元,一举突破700亿美元大关。今年1月份,在全国和山东省出口下降的形势下,青岛出口增长0.4%;2月份全市进口转降为升,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5.8%,进口增长5.5%;2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达29%,其中出口增长15.6%,进口增长44.7%。1-2月份,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1个,实现合同外资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1%;实际到账外资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蓝潮汹涌,机遇空前,青岛市商务发展“外贸转型、外资赶超、商贸提升”的三大行动计划已经发轫。
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造青岛商务新格局
青岛有着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700多公里的海岸线,40多个海湾,60多个岛屿,国内首屈一指的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集中在此。依托两大国际港口的资源及区位优势,开发区、高新区、保税物流港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功能区的政策优势,青岛着力打造海上经济带,对接日韩,服务东北亚,成为城市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今年在刚刚召开的市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确定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的战略格局,在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规划建设三大主城区,形成“大青岛”中心区域,并以中心区域作辐射,规划建设周边四到五个次中心城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大都市区。正在推进建设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和东部蓝色硅谷,犹如蓝色领军城市发展的两翼,为青岛瞄准海洋,实现蓝色跨越铆足了力量。
2011年,青岛市完成进出口712.63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分别列计划单列市第3位、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07个,合同外资 52.85亿美元;获准境外投资项目92个,中方投资额4.8亿美元。全省最大的临港物流项目总投资3.2亿美元的前湾新联合集装箱码头落户;位列全球外包前三强的简伯特公司、印度国家信息培训学院等多个服务外包项目纷纷落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海西湾船舶出口基地被认定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即墨服装基地和胶南海藻制品基地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以保税仓库进出境和保税区仓储转口为主的贸易方式成为拉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胶南市、莱西市和平度市被认定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1年,青岛全市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同比增长131.4%,集装箱出口增长60%,轮胎出口增长30%,纺织服装增长20%。区域间功能区分和产业协作的结构布局为青岛经济跃升带来明显回报。
青岛的商务环境,不仅仅体现在GDP总量和市场规模等“硬”数据上,城市“软”指标也不断提升和优化。近年来,幸福指数、居民生活质量、创新能力、投资软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等均大踏步前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体现青岛特色”的目标。青岛已率先成为全国政府机关电脑办公软件全面实现正版化的城市。去年4月份,国务院在青岛召开现场会议,在全国推广学习青岛的做法,王岐山副总理出席会议并给予充分肯定,美国驻华使馆知识产权高级专员专程赴青考察并给予高度认可。
三大行动计划描绘
青岛商务发展新思路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2月份,青岛市商务局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商务发展“三大行动计划”“创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外贸转型升级四大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外资赶超战略”定向招商六大蓝色板块建设行动计划和“宜居幸福城市”商贸发展行动计划,内容涉及100项具体工作。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坚在发布会上指出,制定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的目的,是要在全市商务系统倡导“惠民安商”的商务文化理念和服务品牌,让商务工作更贴近民生、服务民生、惠及民生,致力于营造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打造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三大行动计划”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全市商务系统行动的指南。
转型升级剑指高端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创建国际贸易中心试点城市。这一次,青岛把眼光放得更加世界。外贸转型升级将通过实施出口优化、进口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跨国企业的培育,推动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表示,国际城市首先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必须增强对国际要素的聚集、服务和辐射能力。国际贸易中心具有与贸易相关的多样化城市功能,物流、仓储、会展、金融、商业等服务功能都要高度发达,国际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还体现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转口贸易三大贸易的规模与水平。青岛去年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为712.63亿美元,下一步青岛将做大、做强货物贸易。按照WTO开放的120个项目领域,做大做强旅游、金融、信息、中介等贸易,实现服务贸易的新跨越。依托保税港区,发展转口贸易,把青岛港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中转港口,实现转口贸易的新突破。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指出,要全力打造两个“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10个特色商务区建设工程,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目前,青岛市商务局制定的实施计划已全部启动。
“外资赶超战略”定向招商六大蓝色板块,依托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青岛开始向“蓝色”要效益。建设产业板块,以蓝色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引进项目;建设创新板块,鼓励外资通过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境内国有民营企业的调整重组;推进建设区域板块,强化提升对韩、港、日经贸合作优势,突破提升对欧、美经贸合作层次;建设园区板块,引进港口物流、船舶海工、滨海旅游、保税物流等特色项目;建设特色板块,围绕中德生态园、蓝色硅谷等开展特色专题招商,孵化特色产业;推进活动板块,通过商务合作推介会、友好城市商务合作、博览会等扩大境内外经贸合作机会。2012年1月份,青岛启动外资赶超战略以来,当月到账外资过千万美元项目6个,实现外资到账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到账规模占全省一半以上,2月份增长幅度继续保持在二位数以上,规模达到6亿多美元。
“商贸流通提升”行动计划以打造宜居幸福城市为目标。拉动内需靠消费,今年青岛将投入4000多万元,政府支持市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处,提高农贸市场现代化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区商贸服务设施配套,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在城市,全面实施“消费满意惠万家”活动,加快发展24小时品牌连锁便利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等新型社区服务企业,构建方便快捷的“8分钟社区消费圈”。在农村,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加强“万村千乡”质量年建设,在全市新建农家店600处、信息化店1000处,选择10处重点乡镇建设商业中心,争取新型农家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0%以上,覆盖青岛全部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打造“数字化菜篮子”,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维护市场秩序。
面向未来再造一个新青岛
“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为青岛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明确了目标。“充分发挥蓝色经济战略的带动作用,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坚持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以释放发展潜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强竞争实力,加强创新和人才保障以强化内生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跨越,力争五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今年青岛商务发展三大行动计划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全年进出口争取突破800亿美元;到账外资争取达到4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这个振奋人心的“新青岛”是有形的,从西海岸经济新区及蓝色硅谷的全面启动,到胶州湾东岸、北岸、西岸的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的城市空间框架拓展;从已现雏形的董家口新港城,到蓄势待发的高新区北部园区,青岛正向着宜居幸福的国际化湾区都市大步迈进。这个“新青岛”又是无形的,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加速发展,民生建设投入的逐年递增,商务投资环境的日益优化,青岛正勾勒出宜居幸福“国际城市”的新画卷。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