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10、2011年,日照市两度获得由搜狐网、《行游天下》杂志社、中国旅游胡同社区联合举办,百万网民参与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最美海滨城市”称号。
……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由上百万网民给予的评价,是最好的赞誉,更是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
关 键 词
构建旅游新格局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日照市委、市政府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依据日照独特、丰厚的旅游资源,提出打造国际化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名城的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大旅游建设活动。
一是抢抓蓝色发展机遇,明确旅游发展蓝图。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确定为国家战略,让日照历史性地站在了区域发展的前沿。围绕抢抓蓝色发展机遇,日照市出台了《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意见》,明确要求在重点实施的“双十一城”发展战略中,把综合旅游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加快推动,提出了“建设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为日照旅游发展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二是构建阳光海岸带,打造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从2009年开始,日照市利用三年时间,投资18亿元,对北起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南至万平口风景区,全长15.5公里的海岸带进行了整体打造提升;按照生态、自然、和谐的理念,建设了休闲广场、生态公园和旅游消费区等一系列功能化、景观化的旅游设施,建设成为在中国沿海独树一帜的阳光海岸带,现已成为日照市休闲度假旅游的新亮点。
三是打造商、文、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商务区。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打造全新的旅游城市是日照决策者们对城市发展的新战略。计划投资规模预计为600亿—800亿元建设的淄博路中心商务区,总面积2.9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了滨海商务旅游休闲带、商务商业核心区、日照世贸中心、产业服务与研发片区、文化中心、综合改造区等主要功能分区,建成后将成为彰显日照城市魅力,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四是打造特色休闲街区。特色购物街区、餐饮街、步行街、大型旅游购物超市等休闲活动场所和丰富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是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元素,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名城,日照市将特色街区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在日照老城区的东关北路,投资20亿元对居民区进行旧城再造,建设占地328亩的旅游商业步行街,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街区内小桥流水、杨柳依依、荷花满池,是集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商贸购物、民俗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休闲旅游集聚区。
海曲人家休闲街是在城区利用改造旧河道,依河建设的以特色餐饮休闲为主的亲水生态特色旅游街。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全长770米,道路、广场总面积9000平方米,街区将休闲广场、城市绿地、内河水景进行有机结合,既布置了高低错落的休闲平台和步道,又间以绿地、园林、溪塘,相互穿插、渗透,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街区内“食、住、行、游、购、娱”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游客在品茶听曲的同时,还可以观赏日照独有的农民画、民间剪纸表演。
五是构建大的交通体系。旅游业的发展,对构建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日照市加快推动了交通体系建设,高速公路方面,除原有的日东高速、同三高速外,日照港疏港高速公路已开通,青临高速公路日照段已开工建设;日潍高速公路和岚临高速公路均已编制完成前期工作。铁路方面,正在重点推动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青日连盐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拉近日照与内地和沿海一线城市的距离。日照机场的选址已经基本确定,即将开工建设。大交通的构建将催生日照大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
大项目带动
近年来,日照旅游投资风生水起,迅速扩张。2005年全市旅游投资2.6亿元、2006年投资9.2亿元、2007年投资21亿元、2008年投资33.6亿元、2009年投资46亿元、2010年投资62.9亿元,到2011年投资总额达84.1亿元,六年间投资增幅达30多倍。全市的旅游项目建设呈规模化、大型化发展趋势。
总投资18亿元的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占地9.2平方公里,既是举办世界级水上运动赛事的比赛场地,也是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康体、娱乐的好去处;投资3亿元的日照游泳馆、投资3.2亿元的日照城市规划展览馆及投资1.5亿元改建的日照植物园相继建成开业。投资4.5亿元的五莲县温泉度假区已经开始初步运营。投资10亿元的岚山多岛海项目涵盖美食风情街、海滨度假酒店、游艇码头、海洋文化岛等多种旅游新型产业形态和时尚元素,从根本上提升岚山的城市旅游形象。投资1.2亿元的莒县沭河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五莲县生态观光和旅游小镇(投资20亿元)、“养生度假村”(投资30亿元)也已规划编制好蓝图。
高星级度假酒店掀起建设高潮。目前,日照市按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共有10家,规划总投资67亿元,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岚桥锦江国际饭店(总投资8.7亿元,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岚山区星河湾大酒店(总投资5.3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康年华大酒店(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华美达广场大酒店(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将相继投入运营。这些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建设成为打造日照海滨度假酒店集聚区、增强日照休闲度假功能的新亮点。
关 键 词
市场扩大
树形象,拓市场,打品牌。这是旅游行业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照旅游的宣传营销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品牌建设上,由自然特性的“蓝天、碧海、金海滩”,到“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特有品牌,更加彰显日照所特有的魅力。在市场开拓上,也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日照市旅游局局长王立新将之总结为日照旅游市场开拓的三部曲:1999至2005年为“赤膊上阵”阶段,当时由于资金短缺,主要是组织旅行社到外地开促销会;2006至2008年为“大会盟”阶段,主要是大量邀请外地旅行商到日照集会;2009年至今为主流媒体宣传阶段,主要是打造城市旅游品牌。
2006年,日照市举办了“2006千家旅行社(日照)会盟暨淮海经济区旅游新产品推介会·中国乡村游展示会”及“2006中国(日照)海滩国际旅游文化节”,参会旅游企业达1200余家!
2007年,日照大手笔策划举办“新丝绸之路2007黄河经济协作区旅游经济合作峰会暨千家旅行社会盟”活动,宣传面遍及全国49%的国土面积和25%的人口,吸引沿黄九省区2000多家旅行商参加。
2008年,日照将眼光放远到境外,举办“2008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发展峰会暨千家旅行社会盟”活动,6个国际组织和25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代表、部分国内外海滨城市市长、旅游专家学者等300多名嘉宾和1000多家旅行社出席会议。
从2009年开始,日照市的宣传策略发生转变,注重全面提升日照市的总体城市形象的宣传,连续三年在央视定制了城市形象广告片,提升“阳光海岸、水运之都”城市品牌,同时加强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合作,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成本低的独特优势,强化旅游营销,提高旅游网络影响力。
关 键 词
快速发展
随着日照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环境持续优化,客源市场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从1994年年接待游客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到2006年接待游客数突破千万人次(1008.6万人次)大关、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50.6亿元),经历了13年之久;自2007年至2011年,仅用5年时间年接待游客新增1200万人次,达到2451.4万人次;旅游收入仅5年时间新增100亿元,突破150亿元。
1994年,日照旅游收入3.9亿元,到2006年,旅游收入达50.6亿元,年均增长3.6亿元;从2007年旅游收入66亿元,到2011年旅游收入151.3亿元,年均增长17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由1994年的0.8%增加到2011年的12.5%。这一系列的对比,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日照旅游经济五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日照旅游业逐步成长为旅游市场迅速扩张、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主导产业之一。
关 键 词
未来发展
谈到日照旅游今后的发展,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旅游硬件建设要加快。硬件建设主要是指旅游项目和配套项目。近年来,日照的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大提升。特别在旅游旺季,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日照与先进地区相比,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下一步,要在坚持生态为主和精品建设原则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大项目开发、大交通建设,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是软件建设要提升。要按照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诚信意识,增强游客的满意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旅游品牌要打响。品牌就是特色、就是卖点。太阳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莒文化、海洋文化,是日照的文化底蕴和根脉;农民画、黑陶是日照民间工艺的代表,形象地展示了日照的民俗风情。要结合市委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文章,打造日照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日照旅游的影响力。
四是旅游产业要突破。日照旅游产业占GDP的12.5%,已经是日照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关键是要把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提上去,按照日照特色做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配套,做大做强日照旅游产业。
展望未来,日照旅游业将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出更加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