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几点思考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7:2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青岛保税港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省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势突出,政策功能富集,体制机制灵活,开放层次最高。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互动联系更为紧密,建设自由贸易区成为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的重要选择。近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于今年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抓住这一难得契机,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升级,对于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特别是深入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是必然趋势

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港区,发达国家占35.4%,发展中国家占64.6%。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秘鲁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启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不仅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培植我省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首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也是开放大省。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开放的力度、深化的程度还不够,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缺少大的对外开放平台和载体。自由贸易港区与保税港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突出特点是: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开放的层次更高,带动辐射力更强。依托青岛保税港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用好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等于拥有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山东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宽的渠道,促进山东的开放型经济走向更高层次。

其次,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我省“十二五”规划将青岛西海岸确定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板块。保税港区地处西海岸,为“特区中的特区”,集中了我国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所有核心政策,并汇集了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等功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功能的完善。这些政策、功能与青岛乃至山东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相叠加,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添了推进动力。

再次,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我省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山东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各类生产要素富集。加快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将青岛港这一国际枢纽港的建设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特殊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形成高度透明、市场化运作、与国际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口岸,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实现海陆统筹、区港联动,增强对内陆地区的拉动辐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我省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要素资源快速流动,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青岛保税港区已具备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综合优势和条件

青岛保税港区,作为我国首家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的保税港区,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单位面积产出率、财税收入等主要指标,在全国10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居于前列,正处于向自由贸易港区跨越的关键时期。

一是发展布局已经拉开。全区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包括北港区10个泊位、南港区11个泊位、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等几大架构,并在潍坊、德州、胶南等地探索设立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较大。依托青岛港深水大港优势和远近洋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基础支撑条件完备。

二是发展理念和思路新。保税港区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全国率先确立了区港联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先进理念。2000年以来,先后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将保税区建设成为自由港性质的国际物流中心;实施区港联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开展区区联动,与济南、潍坊、聊城等10个地区建立保税政策联动机制,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共同发展。这些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为全国保税港区的发展开辟了路子,并且奠定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理念、思路和机制优势。

三是集约集群集聚态势明显。多年来,青岛保税区瞄准世界园区经济前沿,坚持“经济园区化、园区集约化”发展导向,积极探索内涵发展模式,培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贵金属加工、生物制药、国际物流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构建了一批大型现代流通市场平台,形成比较发达的特色商品交易专业市场体系。

四是招商引资和辐射带动效应强。青岛保税港区既是吸引外资的大平台,又是辐射带动内地的新引擎。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此建立经贸平台,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国际地位大幅提升。通过政策功能向区外辐射,对内形成强大的带动力。

三、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对策建议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对内、对外两个大局,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

一是进一步明确青岛保税港区的功能定位。认真贯彻《青岛保税港区条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捷的特殊经济区之一。要着眼长远拓展保税港区发展空间,可通过飞地开发、项目合作、土地划拨等方式,建立区外产业配套园区,统筹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既为产业结构调整、非保税企业迁移等提供空间,又为区域协调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二是青岛保税港区自身应加快创新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保税港区转型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在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上加快与国际接轨。坚持高点定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最高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与蓝色经济区相呼应,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战略要求,整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及香港招商局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形成新的综合竞争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积极争取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要密切关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启动工作,加强与日韩的进一步对接交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国家开放战略倾斜。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为最终建成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