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区县代表委员专访 推动重要板块加快崛起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20:3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烟台将举全市之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其中,列第一位的是“推动重

要板块加快崛起,形成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这一部署,我市将坚持“蓝区”统领,“蓝”、“黄”、“高”结合,统筹推进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东西南北中”竞相发展、亮点纷呈的新局面。

如何实现重要板块加快崛起,进而形成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期“两会特别关注”栏目,分别对来自高新区、栖霞市、长岛县、莱州市和海阳市的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探讨今后发展思路,共谋发展大计。

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季善亭代表———

筑巢引凤,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烟台将依托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保税港区滨海区域和相关岛屿,规划建设594平方公里的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打造蓝色经济东部增长极,这无疑给高新区注入一针强心剂。”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季善亭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高新区的优势在于“新”,建区以来,高新区就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特色园区,牢牢把握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筑巢引凤”、城市功能配套、惠民利民、干部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季善亭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2012年,高新区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紧紧围绕海洋生物与医药、航空航天科技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孵化、软件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年内,争取国家火炬计划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正式获批,争取烟台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国家试点。

高新区在培强做大产业集群的同时,还牢牢把握高新区姓“科”这一根本,年内新建孵化器面积3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互动、科技孵化与产业化互联,多层次、多样化的企业孵化器群体。

高新区的高新定位,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只要你是人才,拎着笔记本来高新区工作就可以了。” 季善亭半开玩笑地说,2012年,高新区将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年内力争新引进20名以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团队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创国家级海外人才创业基地。

栖霞市常务副市长陈洪军代表———

加速发展生态工业经济

“未来五年,栖霞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速发展工业经济,打造出20公里生态工业长廊,实现生态崛起。”昨日,市人大代表、栖霞市常务副市长陈洪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栖霞将加速经济开发区、臧家庄镇、松山园区三区一体发展、对接融合步伐,拉开大开发区的发展框架,着力打造20公里生态工业经济长廊。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以栖霞为主体的中部生态涵养区,建好烟台的生态屏障和永续水源地”。对此,陈洪军说,栖霞是烟台重要的水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自身发展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开发区、臧家庄、松山既是栖霞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水源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打造20公里生态工业经济长廊,把低碳环保、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就是希望通过工业的改造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和水源地保护的协调推进。”陈洪军表示。

“生态发展,也是出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陈洪军表示,目前,栖霞工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但仍然面临着资源型、能耗型企业比重比较大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下一步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发展生态工业,打造20公里生态工业经济长廊,将会从根本上优化栖霞工业结构。

陈洪军告诉记者,如今,开发区、臧家庄、松山三个区域的工业基础已经形成,工业经济总量占到栖霞的40%以上。抓住三个重点区域,集中打造20公里生态工业经济长廊,是栖霞工业和财源建设的关键所在。“根据规划,三年后,这三个区域的工业经济总量在栖霞的经济总量比例中将达到70%以上。”

针对我市提出的“有效保护有效开发以栖霞为主体的中部生态涵养区”的目标,栖霞有什么具体措施?对此,陈洪军说,打造生态涵养区,实现生态发展,首先在工业方面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今年起,栖霞市将重点围绕节能降耗,发展新墙体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和风力发电产业。目前,华能、天润一批重点能源企业在栖霞开工建设了风电场,中节能生物质热电项目也在栖霞顺利投产发电供热,山水、兴昊等水泥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陆续上马。已经开发、正在开发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今后,将集中抓好64万千瓦风电资源的开发。

长岛县副县长陈端梅委员———

海陆统筹创建环保低碳海岛

“今后五年是长岛加快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的关键时期,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即将获得省政府批复,长岛发展条件将更为有利,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长岛县副县长陈端梅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出了要搞好‘蓬(蓬莱)—长(长岛)—龙(龙口)’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形成独具特色、海陆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济一体化协作区。我们要借助全市‘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把长岛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岛。”

未来五年,长岛将努力构建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为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休闲度假服务业为主导,生态渔业、文化产业、海洋新能源为支撑的“1+3”海洋优势产业格局。同时,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陆上重点提升南北长山岛主景区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建设休闲度假服务聚集区。海上重点建设庙岛湾游艇港湾,发展游艇、海钓、潜水等海上运动等项目,实现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长岛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还将推出生态旅行、海岛探秘等特色项目,打造海岛独有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度假产业,建设南北长山岛主题度假酒店和休闲度假区,推进大小黑山岛、螳螂岛等海岛高端度假产业开发,集中建设体现渔家风情的特色小镇和渔俗文化度假村,引导“渔家乐”提档升级。开通南五岛海岸观光和海上观光通道,形成慢行观光、游憩休闲的靓丽风景线。着力开拓高端市场,积极参与区域间旅游合作交流,利用“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融入“蓬长龙”旅游一体化发展,树立长岛休闲度假目的地形象,打造北方海岛休闲度假中心。

“想要打造国际休闲度假岛,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陈端梅介绍,长岛将抓住胶东调水机遇,完成南北长山引水济岛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问题。改造升级陆岛交通码头,建造适航船舶,增加北五岛和西三岛通航率,大幅提升陆岛交通保障水平。建成南北长山大桥,积极推进连岛连陆工程,逐步构建海陆联动、安全快捷的交通网络。按照一岛一品、各具特色的开发格局,推动南五岛整岛开发,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宜居宜游的新岛城,全面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

莱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周平代表———

莱州港,要建成黄三角区域的龙头港

“年内我们将确保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莱州港扩建工程项目,将莱州港建设成为黄三角区域的龙头港。”莱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周平代表手拿政府工作报告对记者说,“报告中要求我们莱州市发挥‘蓝黄’ 两大战略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区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我们感到格外振奋。”

“莱州具有‘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优势,除了莱州港建设项目外,我们还将努力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黄三角滨海区域高等级公路莱州段项目,莱州港建设成为黄三角区域的龙头港,推动莱州港和莱州临港产业区在黄三角区域实现率先突破。”

周平告诉记者,莱州将以投资187个总投资过千万元以上项目为抓手,确保年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加快推进总投资78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拿到国家能源局的“路条”;突破拉动力强、技术含量高重点工业项目,抓好风电系列、亚通矿用车总装等重点工业项目,筑牢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

为确保政策资金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周平表示,莱州将用足用好黄三角未利用地政策,抓好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申报和落实,争取先试先行。围绕“蓝黄”建设专项资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年内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000万元以上。

“‘蓝黄’是莱州发展的新引擎。加速‘蓝’、‘黄’融合,莱州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增强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造转型发展新优势。”周平表示,莱州将支持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加速扩张,到2016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突破20家。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壮大黄金、机电装备、电力能源、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五大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实施“技术创新、设备创造、品牌创优”三大工程,提升石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中交二航海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山委员———

建设“港口超市”,完善连接东北亚

“海阳拥有烟台市最长的海岸线,我们将充分利用 ‘推动重要板块加快崛起’带来的机遇,把海阳港区建设成烟台南大门的‘港口超市’。”中交二航海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山委员表示,烟台港海阳港区只是个缩影,在“蓝区带动”战略下,海阳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项目叠加优势,突出重点,快速行动,努力为烟台市实施“蓝区带动”战略多做贡献。

“海阳港的面积为56平方公里,是烟台市港口的十大港区之一,也是中交二航局在山东省最大的投资项目。海阳港区的建设,对烟台市海洋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姜山说,“海阳靠近青岛,海阳港建成后,山东省的港口布局将更加趋于合理。从海阳港出发十几公里,便是国际主航道,打开海阳港,便为烟台通向东北亚、通向世界打通了更加快捷的通道。”

在港口定位上,姜山表示,海阳港定位于建设成为助推南部临港产业的“港口超市”,“港口超市”将给需要码头岸线的企业和产业创造一个建设自有港口平台,使海阳港成为山东半岛沿黄海线港口布局的一个有益补充。

“港口建设是临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临港产业则会为港口营运提供更多货源。尤其自海阳核电项目启动以来,海阳市沿海边规划了我省首个核电产业区,重点承接设备制造、配套加工,以及商贸、仓储、物流、服务业等与核电密切相关的产业,将努力把核电产业区打造成为一个企业优势互补、集中发展的聚集区。海阳港东港区位于核电产业园区,距离海阳核电项目不到5公里,这将大大助推东港区与核电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

姜山说,海阳港东港区建设完成后,由临港产业内的核电设备制造、船舶修造、石油化工等对港口依存度较大的企业使用。自有码头将为这些企业节省巨大的物流成本。未来港区还将规划铁路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2012年,海阳港将完成4个亿的投资,“十二五”期间,还将完成投资15亿元的防波堤、投资2.8亿元的航道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