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出动力 出奇迹 辽宁沿海开发频出“组合拳”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年12月12日清晨,从绥中县万家镇孟家村沿滨海大道一路向东北而行,穿过绥中滨海经济区、兴城泳装园、北港工业区,挤进了上班的人流、车流,喧嚣中不时夹杂着打桩机的轰鸣。这本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寻常映像,但从中却能看出,被1443公里滨海大道串起的园区、港口、新城等黄渤海岸边的颗颗珍珠,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闪射出的耀眼光芒。
短短几年时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园区就从最初的“五点”增加到今天的42个点,就像棋盘布子一样,有序摆布在沿海6座城市、7个县级市、4个县和21个市辖区。局部亦是全局。每个“棋子”相互照应,在沿海经济带这个大棋盘上走活了。
随着沿海开发的引擎———4个亿吨大港建设以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提速,一些港口正在纷纷改“姓”,嫁接大连、营口等大港强壮身板闯大洋。大连港集团整合葫芦岛港不到两年时间,就使葫芦岛港全面开放,吞吐量翻番增长到2000万吨以上。
沿海重点产业园区旌旗猎猎,开放潮涌辽宁非偶然。沿海开发频出“组合拳”,辽宁打得越来越顺手,对外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谁不争分夺秒,谁就将被甩出局———竞争出动力、活力也出奇迹2011年12月9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大连长兴岛上却是一片热气腾腾。作为我省沿海经济带引进的最大韩资项目,截至2011年11月末,STX大连集团实际船舶下水26艘、交付20艘。以STX为龙头,一个世界级的造船基地正在这里崛起。
竞争出动力、出奇迹。2011年11月11日,哈曼国际工业集团专业音响和信息娱乐系统丹东制造基地正式竣工投产。仅用53天时间,该项目就完成了场地动迁以及工商注册、项目立项、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消防审查等项目建设前期审批手续,并打破了北方冬季不施工的惯例。厂房于2010年12月11日开工建设,11个月后竣工投产,创造了一年签约、建设、投产的奇迹。依此速度,丹东沿江沿海重点园区2011年前10个月引进项目320个,总投资670亿元。
谁不争分夺秒,谁就将在新一轮开放大潮中被甩出局。冬季施工,这个辽宁人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概念,正在成为各个园区的习惯。仅营口市,2011年就有200多个项目进行冬季施工。
一个园区打出一个主题概念,千帆竞发的园区招商为我省迎来开放的峰值。2011年前10个月,盘锦市实际利用外资16.78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招商明星”。上半年,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园区实际使用外资60.5亿美元,占全省50.8%;入区项目3015个,总投资4984亿元。闯大海,造“航母”也得傍“航母”———抱团发展既壮实力、增智力也出引力关外第一县绥中石河港,曾经是一个连葫芦岛人都未曾听说过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港。随着防波堤向大海深处不断伸展,这里即将成为新蒙东能源出海大通道。变化源自“傍”上大连港这艘“航母”。面对葫芦岛市主动伸出的橄榄枝,大连港集团积极参与葫芦岛港区建设,集团高层平均几个月就到葫芦岛现场办公一次,有力提速了葫芦岛港绥中石河港区建设。
既要有能够灵活出击的战舰群,更要有具备磁石般吸引力的巨型航母。作为东北亚区域航运中心的支撑点,大连港2011年资本性总投资179.5亿元,打造以大连为核心、黄渤海为两翼的组合港。继2008年5月成为锦州港的第二大股东后,2011年,大连港与锦州市政府共建远期年吞吐量4亿吨至5亿吨的龙栖湾港,与丹东市政府共同开发、合作建设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大通道———海洋红港也在加快推进;在沈阳、长春、吉林设立内陆干港,由此打通腹地出海通道。
营口港也没闲着。2011年8月,营口港法库内陆港项目正式奠基,使沈阳经济区的出海通道再次向内陆延伸。同时,营口港与盘锦港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建成投产后,盘锦港年吞吐量将达到500万吨。充分借助港口优势,营口市已经成为辽宁经济总量第四大城市。2011年前10个月,营口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9户;内引外联到位资金763.5亿元,增长142.4%。“十二五”期间营口市将形成钢铁及深加工、镁产品及深加工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输变电、船舶、港口机械等五大500亿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等八大百亿产业集群。
毗邻龙栖湾,正在迁建中的锦州湾机场寄托着锦州、盘锦、葫芦岛3市800万人民的殷殷期望。抱团闯大海,集群好招商。沿海诸园区在各自实现产业集群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还互动迈向“中国创造”。随着去年7月全国最大的泳业设计服务平台在兴城泳装园的开建,围绕石化深加工上马中国最大的聚氨酯产业基地,再延伸到三分全国市场有其一的泳装,葫芦岛市这一叫响全国的超千亿产业集群正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沿着1443公里辽宁滨海大道自西向东前行,辽西走廊正在呼应全省共同演绎着长城、古城、海滨、温泉等系列旅游文化。一条文化长廊,正将全省133个知名旅游景点山海相连,吸引着东北、华北以及俄罗斯等地区的游客蜂拥前来。顺势而为,2011年10月中旬,《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旅游一体化合作协议》签订,相约共同推热“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经济带必然会融合为沿海城市带———6市并肩城市化既有速度又聚人气
2011年12月10日,家住长兴岛新港小区的王龙业掰着指头向记者细数生活的变化:从小平房搬上90多平方米的楼房,家中电器一应俱全;学校就在小区旁边,条件比城里的还要好;大病能报销,看小病、买药不用花钱,刷卡就行……尤其让他高兴的是,去年办完了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手续,今年年初就领到补发的养老金了,再加上在小区内做保洁的收入,现在每月能拿2000多元。
从农村出来、在外打工20多年的高景娟夫妇在兴城临海产业区安家了,结束了租房多年的漂泊生活。夫妻俩的这间88平方米的新房,花了不到15万元。“在城里,这笔钱连首付款都交不上。现在农村的房子每平方米也涨到2000多元,这儿每平方米才1700元,太可心了!”高大姐兴奋地跟记者算着经济账。像她一样,6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也在园区里有了自己的房子。“给入住企业职工建高质低价住宅楼,为的就是稳定骨干员工,凝聚临海新城的人气。”
一座辽河特大桥,不仅让盘锦辽滨经济区与营口市紧密相衔,还让盘锦和营口这两座城市快速融合成带状大城市。迅猛崛起的经济加速了营口城市化步伐,营东新城、镁都新城、北海新区等新城区拔地而起,数万名被征地农民摇身变成新市民,喜滋滋地享受着发展成果。锦州和葫芦岛、丹东和大连,也都在城市化道路上并肩挽手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