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质量强省建设  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29:0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质量是自主创新的催化剂,质量是产业升级的火车头,质量是经济平稳增长的助推器。质量兴,山东强。山东在质量工作中,以省长质量奖为抓手,突出奖励机制,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营造全社会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

2007,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质量由企业立身之本提升至全省经济发展之基。2010年末,山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质量兴省”战略悄然升级为“质量强省”。从“兴省”到“强省”,质量战略正成为山东经济转调升级、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届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即将登上最耀眼的舞台。在璀璨夺目的光环背后,是山东各级政府部门和山东省质监系统强化质量工作的显著成效,和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卓越成果。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启动于2009年,奖项包括企业管理奖和个人贡献奖。全省已先后有30家企业、13名个人获奖,另有15 家企业获得提名奖。各地级市参照省长质量奖纷纷设立市长质量奖,至2011 年,17个市、140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先后有15个市开展了市长质量奖的评选,已有77家企业获得了市长质量奖。全省质量奖评审的价值不仅是为企业树立标杆,还在于通过创奖和申奖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质量奖完善了质量领域的政府激励机制,形成重视质量的政策导向,树立为质量做贡献的先进典型,塑造“质量第一”的齐鲁质量文化,正成为山东各级政府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奏响了一曲曲质量兴市、质量强省的恢弘乐章。

争创省长质量奖 构建大质量文化

质量奖为全省企业搭建了总结经营管理经验、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我省质量文化建设。

企业在创奖和申奖过程中,通过对照卓越绩效模式标准要求的自评找出了不足、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了改进建议,全省质监系统围绕质量奖的“创”、“评”、“引”等方面,加大了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

推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自省长质量奖设立以来,质量兴省办公室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卓越超标准和顾客满意等专题培训,及时把优秀的管理模式、管理实践进行宣传,组织相关技术机构,深入挖掘获奖企业优秀管理实践,通过资料汇编和制定标准等形式进行推广。据统计,自2009年启动省长质量奖后,全省申请省长质量奖、申报市长质量奖企业数量达350余家次。

企业在创奖过程中,均建立了以企业高层领导为负责人的创奖团队,研究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青岛四方车辆等企业明确表示,申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创奖活动进行自我诊断。调研表明,获得省长质量奖企业,其产品质量在国家和省安排的各种抽查中,产品质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合格率;同时,创奖还引领我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损失率呈降低趋势。

企业在创奖中发现不足

在省长及市长质量奖评审中,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企业管理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在材料评审、答辩、现场评审等各环节,认真分析企业的优势与不足,评审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企业。企业通过创奖和评审,能看到差距、明确改进方向。

在申奖的材料评审、答辩和现场评审各环节,参评企业均就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企业质量管理和创新成果;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与标杆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结果;企业下一步发展目标等进行逐一说明,评审专家就企业的发展战略、质量管理、创新与发展、社会责任、经营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等向企业领导进行咨询和交流。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均书面指出企业今后发展需注意或改进的问题。企业通过质量奖评审,总结了自身管理经验,也学到新的理念、方法和好的经营管理经验。

丰富质量文化建设

众多机构、管理专家参与相关研究,产生了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成果:如质量诚信、大质量观等宏观质量及卓越绩效标准企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顾客满意评价、标杆管理和平衡计分卡应用、卓越绩效标准应用案例的收集和整理等。制定并发布了推荐性质量管理山东省地方标准5项、《管理体系有效性实战案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解读》等,这些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质量管理的内涵、方法和技术,也我省企业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促进了我省质量文化建设。

典型示范 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省长质量奖引导企业参与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转变,创新了企业经营机制。

获奖企业均将创新放在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了产品从传统板块向高端产品靠拢、产业链向高技术构成延伸,产业架构整体向高科技转移的趋势。

机制确保创新可持续

获奖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创新机制建设、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确保研发队伍稳定性;二是注重组织架构的调整,以扁平化、柔性及项目管理为基础,提升了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效率;三是从企业内部研发走向与社会优势资源合作,建立了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企业办学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四是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方式一体化等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确保了研发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同时也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保证;五是通过营销方式简捷化、组织结构柔性化、资本运作等方式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了人才资源管理转变、由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向知识投入为主转变、由非科技投入主体向科技投入主体转变、由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与等级管理结合转变。

目前省长质量奖企业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研发,从封闭创新走向整合世界优势资源、优势互补,分担风险,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并在相关领域步入世界先进水平。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在产品创新方面,获奖企业大多按“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存一代”的科研方针,坚持“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与产品引进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保持研发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在管理及制度创新方面,企业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复制到目前管理模式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营销创新方面,为最大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省长质量奖企业逐步从制造产品向全方位服务客户和消费者转变。

创新成果的标准化

获奖企业不仅注重创新,还把创新的结果标准化,以标准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成果一旦纳入相关标准,则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行为。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威高集团、潍柴动力等均承担了国际相关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工作,负责牵头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从而确定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九阳公司累计主持或参与的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超过30项,相关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牢牢掌握了豆浆机产品国际国内市场话语权。

标杆带动 助力经济转调升级

省长质量奖一方面促使企业实现了创新内涵式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相关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质量奖促进了我省传统产业升级,并向新兴产业转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使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和提升,二是促使获奖企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移,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研究;三是带动一批企业向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如东营胜动集团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伴生并排空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燃气用来发电,实现煤矿瓦斯等工业生产活动废气的利用。

企业通过创奖,加强了市场需求挖掘、产品和营销创新,拉动了内需。产品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扩大了消费需求,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获奖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标准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带动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品技术标准的先进性代表了行业发展水平。获得省长质量奖的企业,充分利用自主研发能力强的优势,形成了以获奖企业为核心,通过市场需求挖掘、新产品设计和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定型并制定标准、通过标准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调研表明,30家获奖企业均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为获奖企业所属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是我国制造业的软肋,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获奖企业在管理好自己研发、生产、服务等过程的同时,注意对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并加大技术服务、技术共享,促进了供应商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上游企业发展。此外,获奖企业充分利用自己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设立分厂(部)、贴牌生产(OEM)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市场等生产要素,不仅实现了自己做大做强,也充分发挥了相关生产要素的优势,推动了行业发展。

提质增效 促进主体责任落实

省长质量奖参评企业通过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创新经营机制,提升了竞争力,推进参评企业发展模式升级换代。

质量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使命和发展方向,聚焦于核心业务;另一方面,要解决好企业的发展、赢利与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关系,将企业使命定位于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青岛港提出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目标,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己任”的使命,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参评企业通过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均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将战略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确保企业快速发展。金晶玻璃将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高性能玻璃研发和生产,在制定未来十年战略时,调高了产品定位,提高了功能性产品比率(50%)。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011年创奖企业六和集团的“善、干、学、和”、“情系父老乡亲”企业文化,实现了员工成长、顾客需求与企业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

质量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首先,注重消费需求调研,确保为客户创造价值。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强调顾客和市场对质量的驱动。获奖企业紧盯市场需求,与客户建立互依互存的生态关系,坚持为客户营造价值,在共同的价值链上共享利益,投入资源建设并整合营销渠道、对市场细分,实行差异化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其次,通过加强检验、计量、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保证了产品和服务质量。获奖企业均建立了健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强化检验、标准化等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在进厂、生产过程和出厂检验方面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把关制度,建立健全了企业计量体系、企业标准化体系。多数获奖企业为4A级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保证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检验、计量、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切实保障。

再次,获奖企业注重过程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行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得到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获奖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在科学的流程管理基础上,明确企业每位员工的质量责任。

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产品质量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心的最基本标准,企业获奖后更关注品牌、质量、诚信,建立了产品质量问责制度,并通过道德评价和质量文化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从产品设计、原辅料采购、生产至售后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把产品质量责任融入企业的各个层面。张裕葡萄酒、阿胶股份公司、得利斯、九阳集团等,重点从完善诚信体系、产品安全岗位责任体系、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关注其食品源头、过程及最终的控制管理,确保了食品安全。

在节能减排方面,企业获奖后更注重在生产安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职业卫生等方面投入,把节能减排贯穿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企业发展中,淘汰高能耗、高风险、高污染的设备和工艺,定期发布社会责任公告,为其他企业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三角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中国本土轮胎产业领域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规模为3-5兆瓦,年可减少C02排放7647吨。该项目采用低温炼胶技术,节能指标提高30%以上。

此外,省长质量奖还促使企业加大对社会教育、医疗、文化、新农村建设等投入,积极回馈社会。如九阳集团2010年发起的“九阳希望厨房”活动,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合作,以改善贫困地区正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现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