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记者批中国官媒引争议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4: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一篇“中国电视台如何愚弄人民”的报道日前在德国网络上被广泛转载。报道采访了德国西德意志电视台一名自由记者柯立思汀·卢尔夫,她此前作为“中德媒体使者”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实习了一个半月。卢尔夫对在中国的经历似乎颇为不满,从“中国人不热情”,到“什么都要监督”,猛批中国的审查制度。这番言论引起在德华人的强烈不满。

在《法兰克福评论报》24日的文章中,卢尔夫自称在央视一个每周一期的英语政治杂志类节目工作。她称,第一次见面,中国电视台的人只表现出“一点点友好”,部门负责人甚至不知道她要来实习,她只能“默默在一个角落待了3个小时”。她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媒体害怕员工与我接触后,接受西方思想”。

卢尔夫接着称,她所在的节目可以谈任何话题,但是必须出自“中国角度”。她尤其不满中国媒体对巴基斯坦的报道,“这个国家在西方常被看做恐怖主义的庇护所,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对巴基斯坦的报道非常友好,称之为‘全天候朋友’。原因在于中国的外交利益,如通过巴基斯坦获得印度洋的入口。”她还称,在西方看来,非洲是个贫穷大陆,需要帮助。而中国则认为,非洲资源十分丰富,是受尊敬的经济伙伴,乐意与之打交道,“中国的观点很受经济和外交利益左右”。她最后还大批中国的审查制度,称“任何表述、每一句话都被监督”。

据了解,“中德媒体使者”项目是中国与德国记者交流的奖学金项目。其目的是让两国记者了解对方国家及其媒体领域,通过在当地媒体的亲身实习加深对对方的认识,促进中德民间的交流和理解。

《法兰克福评论报》的文章被大量德国媒体转载报道,很多华人对卢尔夫表示不满。在德国华人论坛上,有网友说,中国媒体的报道体现“中国角度”并没有错,“德国之音”和“美国之音”的审查制度更严格。柏林华人学者张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每个国家的官方媒体都有国家导向,这无可指责。这位德国女记者显然对中国带有偏见,这是德国记者看中国时的通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