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航母已首次与歼15亲密接触!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9:39 

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1214报道,由前苏联“瓦良格”号改装而成的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近日在第二次海试期间首次与计划配备的歼-15战斗机进行协同演练,但是暂时尚未进行在甲板上着陆的尝试。

俄媒称,日本《读卖新闻》援引中国外交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歼-15舰载歼击机与航母的协同演练是在“瓦良格”号第二次海试期间(11291211)进行的,主要演练了战机与航母的相互协同科目。但是,由于“瓦良格”号航母甲板上暂时没有安装能够保证飞机着陆的设备,因此暂时没有进行舰载机甲板着陆试验。据悉,中国无法从海外进口这种设备,本国军工企业也暂时未能自主研制和生产。

俄塔社指出,除了歼-15战斗机之外,二次试航的“瓦良格”号航母上还发现有直升机的存在。从各方面情况来看,舰载直升机在海试期间主要演练了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飞和着陆科目。中国消息人士指出,总体来说,“瓦良格”号航母的实战航行准备工作进展很快,超过了原来的预期。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是在810-14日顺利完成的。此前有消息称,中国海军主要计划把“瓦良格”号航母用作舰载航空兵飞行员和维护人员的训练基地。

俄媒称,除了以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之外,中国在2005年之后还从俄罗斯得到了另外3艘退役航母“明斯克”号、“基辅”号和“新罗西斯克”号,其中两艘已经成为主题公园。有消息称,中国目前还在上海建造另外一艘国产航母。

-15倍增航母战斗力

美国《外交家》杂志近日刊文分析即将装备“瓦良格”号航母的歼-15舰载机的综合性能,认为其拥有较强的对空、对海作战能力。但文章也指出,由于受滑越起飞模式的限制,歼-15的整体作战能力与美国海军舰载机仍有不小的差距。

拓展火力打击范围

中国海军“瓦良格”号航母主要凭借其舰载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制海攻击这两大任务。《外交家》的文章说,歼-15舰载机的基本设计特点决定了其拥有较高的燃油装载量。如果在减少燃油装载量和武器载荷的前提下,采用滑越模式起飞,并在加油机的保障下,歼-15的作战半径可达700公里;加之歼-15可挂装“霹雳”-12型空对空导弹,航母编队的防空火力打击范围有望进一步延伸100公里。文章进一步分析,一旦歼-15和对手卷入近距离缠斗,其大推重比和翼载荷低的优势也将得到发挥,绝对是“危险的对手”。

《外交家》的文章还强调,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拥有较为强大的对舰攻击能力,但是这些平台进入攻击位置的时间较长。而如果装备先进导弹,歼-15舰载机能有效威慑以己方航母为中心的500公里范围内的敌方水面舰艇;更重要的是,歼-15可在几分钟内就进入攻击位置,这将为中国海军指挥官提供更加灵活的战术选择。

高起点的选择

据称,中国海军还可将满载荷的歼-15部署在沿海机场,它们可以在升空后到安全空域接受空中加油,执行完第一波空中打击任务后降落在航母上恢复战斗力。但事实上,采取这种做法主要是由于滑越起飞模式限制了歼-15的最大起飞载荷。受此影响,“瓦良格”号无法部署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只能由直升机提供早期预警,这同样是其弱点。《外交家》的文章认为,受滑越甲板限制,歼-15的战斗力无法达到美军舰载机的水平。

不过,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属于“航母俱乐部”的后起之秀,但首艘航母就选择改装“瓦良格”号并为之搭配重型舰载机,这样的起点显然不低。更重要的是,研发歼-15能最大程度地应用国产战机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不仅有利于规避研发风险,还可以促成装备尽早形成战斗力。

简氏:中国将建4-6艘航母 15舰载机已试飞

简氏提到,中国FYJS军事网站近日透露出一款新版歼-11B的照片,鸭式翼面和短小尾椎等特征均与苏-33一致,简氏还提到,中国在发展自己舰载版歼-11B的同时,很可能也会采购苏-33,也有可能是中国利用舰载版歼-11B来推动与俄罗斯方面进一步讨价还价。简氏还猜测,中国4-6艘航母建造计划和迅速建造航母的结果或许就是俄罗斯苏-33的订单。

文章首先说,沈阳飞机公司(Shenyang Aircraft Corporation)机场的照片看上去显示出:中国如今正在测试一款歼-11B战斗机的舰载版早期原型机。

简氏文章说,中国FYJS军事网站520透露出的照片显示一款新版的歼-11B战机,该型机的机翼前部带有明显的“鸭”式翼面,尾椎较为短小(编者注:国内论坛将其称为“歼15”舰载战斗机)。上述特征均与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出产的苏-33舰载机相一致,而据报道,沈阳多年来一致试图“复制”该机型。

简氏文章接着说,在这组最新的图片之前,还有一组图片显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PLANAF)部队也在采购陆地版(非舰载)的歼-11B战机。在20098月份末期,数家中国的军事论坛网站就传布一个轶闻称,歼-11B舰载版已经开始测试,新近的网络消息则暗示,如今或许还包括滑跃(起飞)测试。

简氏称,然而,最新中国出现的照片仅仅说明原型机的存在,至于原型机是否配有折叠机翼,还并不清楚,虽然有一张照片显示有阻拦尾钩,但尚不能以此做出最后的结论。至于这架原型机到底是配备了俄罗斯“土星”(Saturn)公司的Al-31涡扇发动机,还是装备了中国制造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WS-10A“太行”发动机,目前还不能确定,简氏接着评论说,后者经历了“混乱”的研发过程,有一则2009年末期的报道说,首架双座歼-11BS原型机由于发动机叶片脱落而坠毁。

简氏文章接着说,自从2005年俄罗斯方面开始就“满足中国需求而重启苏-33生产线与中国商谈”一事向简氏做出评论,俄罗斯方面反复强调,他们对中国能否掌握很多必要的机身改进(技术)从而将歼-11/-27转化为一款安全的舰载战斗机,持有怀疑态度。他们也意识到中国已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架T-10K或苏-33原型机。在20098月份的莫斯科航展上,有消息传出说,中国必须采购大约40架改进型苏-33以便与重启生产线的所需费用相适合,这则消息还暗示,中国在发展自己舰载版歼-11B的同时,很可能也会采购俄罗斯制造的苏-33。当然,也有可能是中国利用歼-11B舰载版的成功来推动与俄罗斯方面进一步讨价还价。

简氏最后说,中国对航母的潜在需求或许是一个对俄罗斯有利的因素。在2009年早期中国香港的消息源透露说,除了正在大连接收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之外,北京正考虑建造4-6艘航母。中国在大连和上海均有新的能够建造航母的造船厂;而(中国)迅速建造航母的结果或许就是俄罗斯苏-33的订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