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

———访南海生物多样性项目执行协调员周秋麟教授

来源:田东霖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7:45 
5月22日,是世界第1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恰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九次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也是国际援助项目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南海生物多样性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的一项国别项目。该项目自2005 年起实施至今已有4年,项目实施的进展如何?我国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取得了哪些成就?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海生物多样性项目执行协调员周秋麟教授。
记者:请问开展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周秋麟:这个项目从1994年开始筹备,经过立项、论证等阶段,于2002年获得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的批准。在立项阶段,经过仔细考察和严格筛选,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浙江南麂列岛、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和跨福建、广东边界的东山—南澳生物洄游走廊,被确定为该项目的生物多样性示范区。计划项目执行的时间为8年,即2005年~2012年。
长期以来,国家海洋局致力于海洋、海岸带的保护与管理,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建立了30多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及60多个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南海生物多样性项目,是为了引入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方法,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为中国的海洋生态保护摸索出一套可供推广和借鉴的经验,从而减轻经济发展给海洋带来的压力,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造福人民。
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是:将有力增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海洋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有利于解决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南部沿海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为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为这项政府和民众共同参与的全球性行动努力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和国际影响;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提高民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为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南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周秋麟:这个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将《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区等各种应承担的义务纳入到国家、地方政府系统以及生产力体系,纳入社会、经济和政策框架中。项目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能力建设和培训,增强南麂列岛的自然养护能力,提高三亚海洋保护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和儒艮保护区的保护能力及管理能力;二是重点开展南麂列岛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三亚海洋保护区的污染综合控制示范应用,东山—南澳生物洄游通道管理和生物多样性养护的省际合作示范等。
记者:截至目前,项目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周秋麟:项目执行4年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概括地说,项目已经完成“确定生物多样性威胁”这个阶段的工作,进入了开展“消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工作阶段。
首先,通过建立示范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在5个省、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建立了4个示范区(南麂列岛示范区、山口—涠洲岛示范区、东山—南澳示范区、三亚示范区),通过在示范区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修复生物多样性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次,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建立了项目国家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任命了国家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并结合海洋功能区划,对保护区和示范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保护。
第三,在各个示范区周边地区有计划地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发动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比如,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教育与培训中心。这是世界范围内为数极少的生物多样性教育培训中心,得到了世界相关组织的高度赞扬。目前,生物多样性教育与培训中心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记者:项目实施后,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是否能有所改善?
周秋麟:值得肯定的是,南海生物多样性状况和生态环境较项目实施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是一个管理项目,有一定的滞后性,也许需要5年、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成果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可喜成果包括:通过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引起了当地民众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注,群众海洋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提高了,能自觉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来,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