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珊溪水利枢纽库区整治行动
场强制拆解两艘“三无船舶”,缴获近300副非法网具
《珊溪(赵山渡)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即将出台
它,是温州的“大水缸”,直供温州50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
它,在今年温州上半年遭遇严重旱情之时,成了温州名副其实的“解渴之水”。
它,自2003年建成以来便是温州市民关注的焦点,偷渔乱象、水质质疑、生态问题让其处于舆论尖端。
今年6月温州市环保局公布的《2010年温州环境公报》中,城市水缸水质得到了“升级”,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评价,赵山渡、泽雅水库分别为Ⅱ类和Ⅲ类,水质类别优于2009年,年度达标率为100%。你可能不知道,住在水库区里鱼家族主要是包头鱼和白鲢,属滤食性鱼类,它们虽小,对水库涵养水源、维系生态平衡可是发挥着大作用,有数据显示,它们每增重1斤就能吃掉40斤的蓝藻。但近年来,不少人就打起了它们的主意,偷渔乱象丛生。
去年至今 缴获近万个地笼网
昨日上午开展的珊溪水利枢纽库区乱点联合执法行动中,记者跟随管理艇进入库区。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第一站——百丈码头。进入百丈—洪口水域,此时水库的蓄水位达到138米,水面充盈,绿山环绕,清风扑面,空气中没有鱼腥味,更没有臭味。10时,船行至司前水域,船划开湖面溅起的水花极其清澈,湖面上也是一片宁静景象,记者遍寻竟没能发现“地笼网”的踪影,也没看到渔船,水面上也没有塑料袋等垃圾。看来,鱼儿的生活可是安全多了。这都得力于珊溪水库管理局和文成、泰顺水利局、渔政等执法部门的工作,去年至今,在一波又一波的整治行动中,他们缴获近万个地笼网。昨日的整治行动,共出动10艘船巡查35平方公里水域,查获“三无船舶”两艘,并现场进行强制拆解,缴获近300副非法网具。
重量级专家把脉 保护规划即将出台
我们的水缸到底该如何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何时出台?
这一回,市政府直接将珊溪水综合整治、生态保护规划的评审会搬到了首都北京,请来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北大教授郭怀成等6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重量级”专家组,让他们为如何更好守护城市“大水缸”把脉开方。不仅如此,今后“大水缸”的保护还将全面升级,应运而生的《珊溪(赵山渡)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规划》正在积极的制定中,等到规划出台,水缸的管理将走长效管理路线,一切都要照着规划来,可谓更加科学和严格。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