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军事化救援是世界自然灾害救援新趋势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7:52 

空降兵们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了世人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面对自然灾害多样化的威胁与挑战,军事化救援已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所要担负的一项重任,虽然31各国情况不一,但其带有共性的科学方法可资借鉴。为此,本报以“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军事化救援”为题,对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罗援副部长和研究员李效东、喻晓鹏等专家进行了专访,现将要点发表,以飨读者。

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多样化的今天,抢险救灾已成为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使命之一

面对世界范围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军队作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化救援力量在应对各种突发性危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记者:重大灾难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严重性要求所有救援计划、任务部署、损毁评估等必须同步展开和持续实施,军事化救援怎样应对种种突发性危机?

专家:外军认为,在重大灾难的抢险救援行动中,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物资供应的不足,而是如何迅速、高效、准确地满足完成各种复杂任务的综合目标需求。大灾面前,军队既要冲锋在前,承担救援行动的综合应急保障任务,更要具体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去,承担人员输送、医疗救护以及安全保卫和灾区重建等多元化重要任务。因此,全力以赴实施军事化立体救援行动就成为实现综合目标的重要保证。

记者:在救援行动总体战略部署实施中是否尤其应当重视军民融合力量的协同作用?

专家:是。从高端决策到全盘计划和组织部署实施等这方面作用始终都十分重要。

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国际上军事化救援行动通常如何展开?

专家:可以说,各国是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和优长。当今强大的陆海空救援力量和专业化保障能力,为保证实施精确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军事化应急救援中直升机屡建奇功,其强大的垂直保障、立体化救援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家:直升机不仅可以直抵灾情严重的核心区域,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救援行动的高峰期均可以有效地突破交通瓶颈和种种屏障,灵活地展开救援行动。

快速反应,实施高效应急救援方案

■反应迅速,争取时间,赢得主动,是实施重大灾难救援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国成功展开军事化救援行动的关键环节

目前,世界各国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难和各种危机中均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急机制,对国内和国际性的危机均能做出快速反应。

记者:如果说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实施救援行动的重要前提,那么有效的军事化早期行动是否对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外军认为,正确决策和在危机早期及其各阶段及时部署足够的兵力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控制自然或人为灾害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影响,并且往往能够避免而后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和危机。

记者:军事化快反机制在抢险救灾行动中如何保证高效有序运行?

专家:国际上特别像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均高度重视抢险救灾中军事化快反行动的组织实施。通常,是将计划制订过程分为指挥机构情况评估、使命任务分析以及制订具体行动计划等三个步骤,十分强调对灾情的正确分析判断和兼顾军事化的统一行动与独立行动,同时充分重视跨机构乃至跨国行动的协调与配合等。印度洋海啸灾难爆发突然,受灾国家众多,受灾面积广大,面对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严重性,国际化的军事救援行动反应快速,应变灵活,从而保证了处于主动地位。

记者:现阶段军事化救援行动主要有哪些新特点?

专家:大体说来,外军十分强调组织军事化救援行动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美军认为,拥有出色的作战能力并不一定能够胜任救灾工作。因为救灾行动与作战行动有诸多不同,要求军事化救援行动必须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和主动性。在印度洋海啸中,按照统一的计划和部署,美军将整个救援行动分为应急反应、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阶段,确保了救援行动更加精确、适时和有效。

预有准备,健全应急指挥机制

危机控制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反应能力与水平

记者:大灾面前,强有力的应急指挥机制是成功组织实施高效抢险救援行动的重要保证,外军这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如何?

专家:以美国为例,近年来愈来愈高度重视军事化救援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其《联合作战纲要》中明确规定,抢险救灾行动在美国总统或国防部长的指令下在美国本土地区、美国在海外的领地或海外地区进行计划和实施。其中,国内行动的军事支援由美国北方总部、南方总部或太平洋总部负责,具体责任划分取决于事件的发生地点等。正因为有着明确的职能划分,美军才能够确保在24小时内迅速启动危机反应机制。

记者:建立应急指挥机制与一个国家的忧患意识是否相关?

专家: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在蒙受了“9·11”事件的沉重打击后,美国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强化危机管理措施等,最终形成了以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决策应急指挥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