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千名干部下基层”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8:2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招聘到80余名急需的专业人才,这主要得益于干部‘下基层’送来‘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青岛中盈蓝海人力资源主管发出由衷感慨。

据了解,青岛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走进企业”活动中,了解到企业正急需大批日语、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立即启动“大企业服务直通车”,在最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招到了所需人才。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青岛开发区坚持把基层一线打造成为机关干部当先锋、创佳绩的“主阵地”,先后组织千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配套出台了《关于在基层一线培养使用干部的意见》,加大对一线干部的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力度,形成“争创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建功在一线”的良好局面。

组工干部先行,走访在基层

“走社区、进企业、访人才,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困难,现在已经成为组工干部的工作习惯”,区委组织部干部丁广明认为,下基层不仅给群众切实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也丰富了自身经历,开阔了工作思路。

结合深化拓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青岛开发区把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组织部门创先争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参与走访的人员扩展至全体组工干部,将走访范围延伸至所有服务对象,先后开展了“走遍社区”、“走进企业”、“走近人才”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类、分级和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两分三定”工作法,逐一落实解决。

截至目前,共走访社区202个,规模企业239家,高层次人才150余名,当场答复各类咨询420余个,协调解决99个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受到走访对象的一致好评。

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在基层

“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更具体、更繁杂,内容更丰富。找项目、跑手续、下工地,事事都得仔细考虑,个人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包社区、结对子、进农户,与老百姓贴得更近了,服务群众的途径也更广了。”在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实践锻炼的孙鹏红说道。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共选派5批次193名年轻干部到街道、社区实践锻炼,3批次75名区直部门中层干部赴驻区企业“全脱产”担任为期一年总经理助理,3批次32名年轻干部到信访一线“历练”。通过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下基层的干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120余件,帮助街道社区解决难题164个,化解各类疑难信访100余件。

此外,开发区还建立58个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重点帮扶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以下社区致富增收。

“年轻干部的到来,为我们充实了新鲜血液,他们的思想观念、处事方法、工作方式等给我们吹来了‘新风’,在协助基层谋划思路、化解矛盾、创新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谈到干部下基层的成效,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道炳评价道。

开发区还把干部基层经历纳入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标准条件,把基层表现作为表彰奖励、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把群众评价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中。

截至目前,66名干部因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受到表彰奖励,45名参加过下基层服务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处(科)级领导岗位。今年通过公开选拔成为黄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邓爱萍颇有感受:“正是由于有过基层实践锻炼的经历,现在我开展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

助推蓝色经济,建功在基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岛开发区积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提出建设“东部前湾新港城、南部凤凰岛国际旅游岛、中西部国际生态智慧城、东北部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北部产业新城”五大板块的规划,引导广大干部在打造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中创造一流佳绩。

为此,相应成立5 个一线指挥部,由5名区领导分别担任总指挥,30名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抽调招商、城建、土地、规划等28个部门的70余名业务骨干在各板块建设一线担重任。

“比起坐在机关办公室,我更喜欢工作在项目一线。这里更富有挑战性,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抽调到前湾新港城建设指挥部的年轻干部赵树宗,满怀信心地说。

青岛开发区还以“苦干实干、激情创业”为主题,组织干部赴工作一线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十项民生实事落地、重大项目签约投产等重点工作,掀起了“大干300 天”热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软环境。

截至20116月底,发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3.8亿元,增长13.2%;辖内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增长27.3%;外贸进出口44亿美元,增长4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6%18.1%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