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赶杭甬比追青厦:青岛大手笔投入的发展气魄
在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我们见证了这一幕蔚为壮丽的桥隧景观。
海湾大桥,把胶州湾东西海岸连成一体。工程总投资100亿元,历时4年完工,大桥全长41.58千米,超过杭州湾跨海大桥与美国切萨皮克跨海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胶州湾海底隧道,同样连接胶州湾东西海岸。工程总投资36.59亿元,同样历时4年完工,隧道全长7800米、跨海域部分4095米。隧道主体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70米,是目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长的海底公路隧道。
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在青岛,我们切身感受到大投入带来的城市空间大发展、人居环境大改善、形象气质大提升。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
——超前理念打造城市空间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是一座得天独厚的城市。
她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整座城市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可谓是“躺在大海的怀抱里”。
不仅风光无限,城市地位更是非比寻常。青岛是东北亚重要的海滨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更被评为全球最适宜人居城市之一……然而,青岛却并不安于自然禀赋,不囿于已有成绩,而是迈开大步探求新一轮发展,加大投入拓展城市空间。
2008年,青岛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之际,恰值奥运与青岛“邂逅”之时,青岛乘势而上,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临空经济区、胶州湾产业新区、胶州少海新城等环湾核心圈明确定位,加快建设;港口、机场、桥隧、地铁等城市综合交通陆续规划布点、立项实施……城市功能迅速提升,城市形象气质大幅提高。
胶州湾的桥隧贯通,使一个更大更厚重的青岛呼之欲出。大桥与隧道将青岛、黄岛、红岛紧紧贯穿在一起,给城市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区位优势等带来新一轮变革。沿途行来,我们看到开阔的滨海大道沿着海湾一路铺展,串联起整座城市的前海一线,并集聚起汇泉湾、浮山湾一带重要的城市商贸、旅游中心;繁忙的青岛港,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青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是国内重要的航空门户枢纽;青岛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万多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通车里程居于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如今的青岛,在主城区与其他区市之间,特别是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通过高速交通路网连成一体,形成“大青岛”的城市框架,资本、人才、信息、物资流动有了更宽广畅通的平台,进一步承载起青岛“蓝色经济”的未来。
大气魄投资大手笔建设
——3000亿投资完善城市功能
青岛在“拥湾”的视野下,以大气魄、大手笔加大城市建设。
青岛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开工建设181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809亿元;2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63亿元;25个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重点项目,总投资98亿元……近两年来,青岛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在3000亿元左右,完成大中型及限额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几百个,城市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道路结构、管网、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整体水平,由全国中下游水平上升到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今年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60个,总投资3588亿元,相当于每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4亿元。”青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环境改造,是政府投入的重中之重,如目前正着重建设快速路网体系、环湾快速交通联系,以构建青岛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总体框架。
在这些“大块头”项目的建设之外,一批批精品工程、民生工程,让青岛市民更真切地体会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汇泉湾、浮山湾等综合整治改造成为最具魅力的海湾,滨海步行道将前海一线连成一条“金线”,使得市民与大海亲密接触;风貌建筑保护、海水浴场改造等工程建设,彰显出青岛的城市特色;去年以来,3300余处小街小巷得到整治、360余栋平顶楼房实现“平改坡”、新增路灯7万多盏……
在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青岛奥帆中心,晨练的市民钟先生告诉我们:“这两年政府为老百姓造了很多公建设施,奥帆中心除比赛用途之外,平时都对公众开放,举办各类音乐会、展览会等。”红瓦绿树的青岛,以超前的理念打造城市空间,以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让人们共享美好的生态环境与幸福生活。
城市名片:
青岛作为一座环海的美丽城市,拥有众多的城市名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风情城市、中国十大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现辖7个区和5个县级市,户籍总人口871.51万人。2010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66.19亿元,财政总收入1990.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22.5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580亿元。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蓝色经济”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最宜居”,是这样打造的
从青岛归来,思绪却仿佛依然沉浸在红瓦绿树的美景中,鼻尖似乎仍能嗅到那股淡淡的海水味。
青岛,地理位置与温州相似,人口与温州相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与温州大体相同,但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却超出温州许多。
这座城市有着被誉为“最宜居”的城市环境。我们在采访中更深刻感受到,青岛并不安于自然禀赋,不囿于现有成就,迈开大步探求新一轮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精益求精地打造更为优美的人居环境。
其投资力度之大,气魄惊人。“十一五”期间,青岛累计投资1032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性投资分别超过2000亿元和4700亿元。进入“十二五”,其抓投入的信心更足、行动力更强,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3588亿元,相当于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均达14亿元以上。
其建设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仅用4年时间完工;隧道主体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70米,工程难度如此之高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周期也仅为4年。其建设的热情与高昂的干劲,令人激赏。
我们看到,青岛的大投入、大手笔、大建设,已经产生明显效应,其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城市功能、开阔的城市空间,正带给青岛慷慨的回馈。蜚声中外的城市环境,让青岛吸引到海内外的巨额投资,资源、信息、人才在此集聚,迸发出“洼地”效应,令其拥有了雄厚的城市实力。
相比之下,温州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建设仍有差距、气魄仍有不足、环境仍需提高。差距面前,比学赶超,温州要成就新一轮的发展,要迎头赶上先进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拉动温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我欣赏青岛城市的有序规划
青岛市民钟先生:我是烟台人,在南方整整待了40年,退休后来到青岛定居养老。我走过很多城市,也包括你们温州。温州是个好地方,不过比起青岛,有一个最大的缺点:规划建设差。道路和房屋,都乱乱的。
青岛的规划建设还是可以的,整个城市看上去有条理有层次。另外,青岛的海水保护得很好,我每天都要步行40分钟到海边吹吹风。这几年,青岛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为了拉动旅游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政府会继续加大投入,这个城市会越变越美。
这里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湖北在青务工人员阮先生:我老家在湖北咸宁,以前在深圳、东莞工作,来青岛已经4年了。青岛很适合居家养老,公交、出租车都很方便,可以让老人休闲的公园什么的也很多,生活很悠闲。你们温州是一个经济活跃的城市,应该节奏很快吧?不过我觉得“悠闲”也是重要的,一个城市,应该让普通市民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能够很轻松地找到地方散步、玩耍。
青岛变化,值得温州人深思
山东建林律师事务所主任林银建,永嘉人:我1986年到青岛经商。当时青岛道路不宽,景点就一个栈桥,海水浴场还是“土坝”。当时的青岛人比较安于现状,对我们这些来“淘金”的外地人也有些排斥。不过现在,青岛从政府到市民的观念都转变了,非常注重发展,温州人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有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都大大提升了。青岛这20来年变化也非常大,有很多东西值得温州学习。
城市美丽,市民更“有面子”
青岛市浙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青岛广大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项光隆:朋友来青岛,都说这里漂亮,作为半个青岛市民,也挺有面子的。虽然青岛“沿海”和“内地”发展有差异,“内地”也还有落后简陋的地方,但起码青岛有一个“沿海”可以拿得出手啊。再看我们温州,有没有一条道路、一个公园、一个广场、一个商场或者一个楼盘,可以底气十足地展现给外地朋友呢?温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多些从全盘考虑的“大手笔”。
期待温州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富尔玛家居集团董事长麻海东,永嘉人:温州还应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青岛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有些手续,在青岛可能一天就办下来了,在温州几个月也办不下来。我们也很向往回家乡投资,希望投资环境能有进一步改善,对企业的服务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