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海”到“下海” 抢滩海洋经济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2:0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主题聚焦在“陆海统筹——发展可持续的海洋经济”。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将迎来发展机遇,海洋经济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布局重点。

从“靠海”到“下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亮点当数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海洋的支撑起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已形成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大进大出”的基本经济格局。

展望中国未来,基于海洋的发展模式将不断深化。海洋经济的彰显,表明中国的海洋支撑将从“靠海”转为“下海”。

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王殿昌表示,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形成从沿海布局向海岛开发推进的“下海”趋势。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突出了海洋特色,依托区位优势,形成特色海洋经济区。

进入“十二五”,海洋战略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凸显。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重大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了阐述,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标志我国海洋经济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据了解,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万亿元,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

抢滩海洋经济

今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是把山东半岛建设成现代海洋聚集区、全国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接着国务院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丰富的“海洋生产力”,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口。同时,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形成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不久前,国务院作出批复,原则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省表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要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域。“规划”的主体区范围涵盖了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等14个市。

福建省也加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行列。在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福建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使命。福建省制订的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带两核六湾十岛”的海洋开发总体布局。着力构建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以重要海湾为依托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海洋经济密集区,推进以平潭等十大特色海岛为重点的海岛科学发展、低碳发展。

实现陆海和谐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说,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布局。贯彻陆海统筹方针,合理衔接陆海经济,切实做到六个衔接,即陆域资源条件与海洋资源禀赋相衔接,陆域发展定位与海域功能定位相衔接,陆域发展规划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陆域产业布局与海洋产业布局相衔接,陆域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质量要求相衔接,陆域灾害防御与海洋环境灾害风险相衔接。

专家认为,海洋经济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各省将在海洋经济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态势。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更高水平的统筹应成为海洋开发利用的重点所在。

王殿昌说,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应坚持多方统筹。首先要统筹近海资源利用与深远海空间拓展。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在海,支撑在陆,海陆统筹发展才是出路。

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统筹临海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产业布局。更加注重沿海地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色,通过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聚集沿海,避免产业同构导致的恶性竞争。

统筹海洋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重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必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要在高起点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促进海洋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升。

统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要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还要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创造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海上家园。

统筹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我国海洋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率低,海洋资源十分宝贵。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空间资源、岸线资源、生物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等需求日益加大,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