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捕鱼遇难 慈母哭儿16年双眼几乎失明
因为悲伤过度,王爱美老人眼睛哭出了问题,她想治好眼睛再到儿子们出海的地方看看。
刘贤将老人想要个电饭锅,他用了20多年的炒锅也干瘪了。
刘平兰老人平时不敢用煤气灶 ,她想有个电饭锅。
16年前,一艘青岛渔船在舟山群岛海域被暴风雨打翻了,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7名渔民无一生还,其中包括王爱美老人的3个儿子 。此后她经常在大沽河入海口,儿子们出发的地方哭着呼唤。儿子们没回来,王爱美的双眼却一天天变得模糊,如今距离
20厘米远,只能看到人影
“嫂子,记者来看你了。”
“老人家已经 78岁了,耳朵不好使。”刘明逍说。随后他又喊了几声,这时老人才将头扭过来。见有人到来,老人赶快放下手中的筷子,挪下炕、搬凳子,“腿脚也不灵便了,希望你们不要见怪。”几个动作过后,老人气喘吁吁。
“现在自己做饭都很困难了,多亏大儿媳孝顺,一天三顿饭全是儿媳做,指着我自己,恐怕早就饿坏了。”王爱美指着饭桌说,饭菜都是住在相邻社区的大儿媳,每天早早来到自己家做的。而她自己在几年前得了糖尿病,引发一系列病症:腿疼、腰疼,行动困难。更主要的是自己视力模糊,看东西很费事。
“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真想看看你们的样子,可惜我没福分。”老人叹息道,最近几年来,视力变得越来越差,这几年不仅模糊而且痒得难受。记者就在老人眼前,也就
仨儿子遇难,她哭了16年
说起王爱美眼睛不好的原因,整个山角社区的居民都知道。“16年前,老人的3个儿子和村里的4个青壮年到海上捕鱼,在海上全部遇难,从那以后,老人天天哭,谁的眼睛能受得了这个折腾?”一位居民说。
提到儿子们,老人的泪水立即在眼里打转,随即大颗大颗的泪珠掉下来。悲伤的老人哽咽着说,1995年初秋,二儿子、三儿子、小儿子和村里的几个青年一起赴远海捕鱼,就在折返途中,船上7位青年在舟山群岛附近遇上风暴,设备简陋的小船顶不住暴风雨,被卷入海底。
那天是1995年
“老二30岁,老三28岁,老四24岁,最小的刚准备结婚。”讲述往事时,老人泣不成声。儿子们出事后,她天天跑到大沽河口找儿子,可是茫茫大海之中哪里找得到他们。老人始终不愿相信儿子们去世的事实,这一喊就是16年,近几年因为身体不好,行动越来越不方便,特别是眼睛看不清楚路,她才被迫待在家里。
山角社区居民说,他们常常见老人太过悲痛,哭倒在大沽河边上,被邻居们架回来。
想治好眼,再到出海口看看
当记者问起老人有什么心愿时,老人毫不犹豫地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治好眼。“眼睛看不清路,已经好些年没去过河口了,我挺想去看看。”老人表示,他还想再看看孩子们的照片。
老人一直想到医院看看眼睛,无奈因为家贫,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三个儿子走后,老人仅剩一个大儿子,大儿子、儿媳十分孝顺,对老人平时的起居饮食照顾得十分周到,给老人送水、做饭、按摩。
虽然儿子儿媳都有孝心,老人也很满意,但大儿子的家庭经济也十分困难。前段老人56岁的大儿子在船厂打工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被机器轧到,指头发炎至今无法工作,也没钱到医院看病,只能待在家里休养。
老人每月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养老保险,逢年过节街道、社区会额外给些补助,发些大米、面、花生等。但由于老人身体的毛病比较多,这些远远不能解决问题,老人想到医院看一下眼睛,一直未能如愿。
“母亲的眼睛不仅看东西模糊,而且痒得难受。就算不能给她手术,能给她止痒也好。要是母亲治好了眼睛,让她看看弟弟们的照片也就行了,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想也没有用,她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就行。”王爱美的大儿子说。
79岁老人姜玉美
想要一台微波炉能热热外孙做的饭
14日下午,记者来到山角社区姜玉美老人家,老人正在门口坐着,见有人过来,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慢慢站了起来,提起马扎把记者让进屋内。老人住着三间平房,感觉有些冷清。16年前,老人唯一的儿子和王爱美老人的三个孩子一起丧生大海,悲伤过度的老人头发都哭白了。
老人丈夫 50年前就因病去世,独自一人将儿子和女儿拉扯大,眼看就可以在家里享清福了,可是这场灾难彻底改变她的命运。如今79岁的老人有心血管病,经常腿疼、头晕,主要靠养老保险生活的老人也无法到医院看病。
老人吃的饭极为简单,每天的主食是馒头和咸菜,好在女儿女婿对老人也很孝顺,街道、社区和邻居也能经常帮帮她。但因为家贫,近几年女儿女婿不得不外出打工,不能照顾老人,他们只好让儿子多给姥姥做饭。
可外孙正在读中学,学业繁忙的他不能天天都到姥姥家,通常将一两天的饭菜都做好后就返回学校,姥姥没饭吃时再回来。然而,老人毕竟年纪已大,即使做好饭给她,有时要热热饭也不容易,行动不便的老人说,希望有个微波炉,这样做好的饭想吃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热一下。
■这些老人也有小愿望
有的电视用了20年有的想要电饭锅
山角社区78岁的刘赞志老人2010年初不幸得了前列腺炎,手术后身体上至今还插着排尿管,一直卧病在床。老人和老伴一起生活,没有孩子,养老保险大部分都用来支付医药费,家里的电视机已有20多年,影像出现双重影子,有些模糊。老人平时能做的事情只是躺在床上看电视和看报纸,他渴望有台影像清楚的电视看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山角社区刘哲太老人的电视也用了20年了。2009年开始,他家的电视开始出现斑斑点点,经常一闪一闪,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肺、肝、胆都出现问题,老人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戏剧,也想找台屏幕清楚的电视。
74岁的刘贤将是孤寡老人,平时找柴草不容易,想要个电饭锅。老人炒菜的铁锅用了20多年,已经干瘪,老人说:“要是还能有个炒锅就好了!”
87岁的刘平兰一个人生活,女儿前几年去世,老人平时的生活多由60多岁的女婿照顾,有时候则自己做饭,但老人自己做饭时不敢使用煤气灶 ,希望有个电饭锅。
67岁的刘哲典老人左半身偏瘫 ,左手、左腿完全失去知觉,走路时左脚只能拖着地,半个月能磨坏一双解放鞋。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说,想找个上能蒸馒头、下能煮米饭的双层电饭锅。
帮百位老人圆梦期待您的加入
本报记者走访的老人,年龄在60岁以上,以孤寡、丧偶、丧失劳动能力、享受低保或是高龄老人为主,我们会逐一走进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心愿。希望社会各界能关注到这些老人的需求,加入到访100位老人圆100个心愿的双百行动中,伸出你们的手,圆老人一个梦。我们会跟随爱心人士的脚步,逐一记录老人们的圆梦过程。有愿意加入“双百行动”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可拨打18953275016、15269273875或本报热线96663与我们联系。 文/图 记者 李兵 林国坚。 (来源:半岛网-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