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我省蓝黄战略上升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战略实施关键靠什么?靠大量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相应产业对各种层次智力和人才的巨大需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办酒店管理学院、省属驻青高校,坚持立足高职教育,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努力为我省蓝黄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学院通过构建四大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构建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于行业技术革新的研发需要;二是构建终身教育平台,服务于劳动者素质再提升的求学需要;三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于行业发展的智力需要;四是构建高品质就业平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构建技术服务平台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学院作为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中高端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打造科研优势,为蓝黄两区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各方面技术支持,涉及到行业标准制定、科研项目承接、企业管理咨询等等。
据统计,学院充分利用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智力资源,受政府、行业、协会的委托,独立或牵头制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标准已经达到6个,涉及中国酒店信息化从业职业资格标准、山东省会展策划与管理行业标准、山东省旅游工艺品制作与设计专业测试标准、青岛市酒店服务类职业资格鉴定标准、青岛市烹饪类职业资格鉴定标准、青岛市导游员职业资格测试标准等。通过输出标准,为规范行业发展,促进人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否重要?学院历来认为科研不仅仅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应有之义。通过科研引领教学、服务社会,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在科研项目承接上,注重针对企业行业需要,结合高职特色,开展行业迫切需要的应用性研究。比如,近三年来,除承接省、市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以外,开展了诸如菜品开发、烹饪工艺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应用性研究。学院自主研发的中西餐菜品已经被我省20余家五星级酒店引入,为酒店带来了良好效益;学院师生自主研发的旅游纪念品已经被众多商家摆上柜台,丰富了岛城的旅游市场。
构建培训服务平台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终身教育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大量劳动者接受再教育、再培训,以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蓝黄两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需要。学院积极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配合区域人才建设,围绕专业优势,提供长短期培训,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劳动者,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面向行业、面向区域开展多种培训,形成长期、短期培训相结合,高端、普通培训相呼应,类型多样、层次丰富、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培训体系,把职业技能培训办成了学院新的社会服务增长点。学院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九所等12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具有40多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和技能鉴定资格。学院专门成立了培训中心,整合全院对外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广泛开展烹饪、调酒、酒店管理、导游、建筑五大员等多种技能培训,近三年来累计为社会培训和鉴定各类职业化人才4万多人次,为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大量中坚力量。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蓝黄战略的实施,也需要高校提供各方面的智力支撑。学院作为省属驻青高校,上级主管部门是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专业群与集团产业群高度吻合,这使学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先发优势。学院和商业集团建立了校企合作责任共担机制,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并与商业集团合作举办了二级学院——山东银座旅游学院,以此为试点,探索校企合办二级学院的董事会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在与集团内部开展校企合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开拓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花大力气引进或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业内能工巧匠,提高高端服务能力,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已经与我省23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据初步统计,学院年均为合作单位提供管理咨询90余次,提供员工培训、中高层管理培训60余场次,提供志愿者服务4000余人次。同时,在政府大型活动中,学院提供的服务深受好评。在奥运会期间,学院为北京奥运场馆提供的中西餐烹饪人才、颁奖礼仪服务人员等共300多人,为青岛奥帆赛提供志愿者400多人。近年来为青岛市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国际国内赛事中提供的专业服务人员超过1000人次。学院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主办方的好评。
高端服务能力是检验学校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整合行业力量,为社会提供高端服务。学院成立的酒店管理公司,已经在半岛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托管高档会所1家,星级酒店8家,成为区域内酒店管理模式与标准的重要策源地、酒店管理新思想和新方法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以专业培训、经营顾问、委托管理等方式展开多项社会服务,服务对象除涉及旅游酒店类产业外,还包含大型会展企业、城市综合体以及生产性企业等。
构建高品质就业创业平台
蓝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这势必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并需要大量从业人员。学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保障,构建高品质的就业创业平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学院大力推动创业教育,在校内成立了两个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孵化。学院成立创业导师制,为创业项目配备专业教师团队,为创业学生提供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配套咨询和培训,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创业能力。在孵化基地的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创业明星。例如,2006届学生张帅开设的电子商务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跻身淘宝家电TOP3之列;2007届毕业生韩岳霖创建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效益喜人,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市十佳创业明星称号等等。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社会责任和事关学院发展的全面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加强战略规划和目标落实。《学院2010—2020年战略规划》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对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规划,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质量”等战略部署,并将之细化为年度工作重点,逐年加以实施落实。创新就业工作机构体系。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领导任一把手。在学院层面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基础上,增加建制,在各二级学院成立了招生就业实习实训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和工作人员,强化了工作力度,学院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同时,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以烹饪专业群、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毕业生98%以上都进入五星级酒店工作,并迅速成长为酒店的骨干。学院进行的毕业生回访调查显示,毕业三年内,成长为部门主管的,达到了30%以上。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个永恒课题。学院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努力把学院建成我省的酒店管理咨询中心、鲁菜研发推广中心。学院表示,要整合品牌专业和校办实体的优质资源,突出国际化、职业化、专业化,以学校为主体,融合政府、企业、行业,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酒店管理咨询中心,引进信息、引进资源、引进案例,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思想,成为酒店管理教育、研究、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发挥烹饪专业群历史悠久、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优势,在现有师资和教学条件基础上,建成鲁菜研发推广中心,实现鲁菜菜品研发和推广、人才培养和专业拓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引导健康饮食和输出餐饮管理等八大功能,为促进我省鲁菜文化的复苏和崛起发挥积极作用。学院表示,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围绕蓝黄战略的实施,强化特色、塑造品牌,建设成为一所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有贡献的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