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面临洗牌

来源:江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4:54 

养殖户信心动摇
今年初到现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虫害肆虐江门之势不减,养殖户在承受了大半年的切肤之痛后发现形势还在继续恶化,坚持养殖的信心已经开始受到冲击。这种被业界称为“偷死病”的对虾杀手究竟有多恐怖?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记者对我市新会区和江海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持续数月的跟踪走访发现,由于病虫害引发的排塘率太高,不少养殖户投下去的心血和成本付诸东流,损失惨重,已接近养殖户承受能力底线,目前,考虑转养更能稳妥赚钱的其他鱼类正在成为一种潜在趋势,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遭遇发展危机,面临重新洗牌。
现 象
虾苗入塘后难活过50天
那么,何为“偷死病”?记者走访养殖户发现,这一病虫害从2010年就开始在华南地区肆虐,刚开始珠三角还能“独善其身”,但今年以来,对虾病害继续扩散,珠三角的对虾养殖区域也无法幸免,江门地区则较为严重。肆虐期内,往往表现为虾苗入塘后不久便莫名其妙地大批量死亡,确切病理及特征都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所以病害暂时被大家喊作“偷死病”或“偷死潮”。
在经历了年初的小型“偷死潮”后,今年五六月开始,我市的对虾偷死现象开始变得严重。6月14日一大早,新会区大鳌镇养殖户黄玉锋经过一番思虑,最终痛下决心,叫来捕捞工人,把一塘才养了41天的虾清掉。他告诉记者,这批虾原本长得很快,平均规格达到了110头/斤。但几天前虾却开始毫无症状地出现少量死亡,第二天在增氧机底捞上来几十斤死虾,第三天打捞上来的数字就变成了200多斤。这时他反应过来,在周围塘口频频上演的虾偷死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塘了。“7亩面积的塘口,投了45万尾苗,养到110头/斤了,却仅仅清出600斤虾,如果是正常年景,起码可以收获8000斤虾,损失惨重啊!”黄玉锋显得很无奈。
黄玉锋所处的大鳌镇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岛屿,往年这里养虾的成功率都比较高,一般可以达到八九成,但是今年上半年的状况却让人感到忧虑,成功率只有一成多。
其实,黄玉锋遇到的成活率只有一成多是极端现象。在江海区,一批对虾养殖户面临病死情况虽没那么严重,但也令养殖户的心理备受煎熬。
“成活率普遍只有五成左右。”江海区养殖户邓泽铨说,自己塘里的“偷死潮”现象在七八月份尤为严重,买回来的虾苗放下去后很多就这么不见了,曾试过一批苗,刚刚四天就没了,那一次一下子就亏了五万元左右,只得重新清塘,再来一次。他告诉记者,今年放虾苗总是提心吊胆,只要能撑过了50天就能好些,但往往是才过三四十天就死掉了大部分。
有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江门、中山、珠海等整个珠三角地区都遭遇到了这种快速死亡现象的困扰,各地排塘率普遍在七八成左右,局部地区的塘口甚至无一幸免。
病 因
各界至今仍莫衷一是
养殖户被这种“偷死病”搞到苦不堪言,然而,对于这场来势凶猛的对虾养殖“偷死潮”致病的原因,社会上却莫衷一是,没有定论,更没有很好的破解之道。
据一些养殖技术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出现的“偷死病”和以往有所不同,一般虾出现染病偷死前,会出来游塘,养殖户据此可判断虾要发病了,这样就能赢得处理时间。但如今没有看到虾游塘,就偷死掉了。很多养殖户很纳闷:“没有了游塘,你感觉水质也较好,凭经验,或去验水,各项指标都较为理想,偏偏这时候发生大量偷死现象,死亡速度也比较快,几天就全完了。”
另外,发病死亡的高峰期是虾塘投苗25天至45天之间,死虾的特征都不一样,表现为红肠、红胃、红肝、红体、鳃肿等症状,各个塘口表现不一,有些塘还表现出多种病症。说不清楚是疫病还是环境所致,技术人员一下子也难以判断出来。
“我们现在也不知道,究竟是虾苗本身带了病症回来,还是我们在养殖方面出了问题。”江海区从事对虾养殖和对虾饲料销售的蔡明彬说。他分析认为,今年以来的天气总是多变,一会特别热,一会又下雨,一会出太阳,在这种环境里,虾的健康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你根本没法判断出来是哪一种病,有说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也有说是高致病性肠炎引起的……根据表面症状,好像找到了致病原因,但是按照这些病害去治疗处理起来效果也不怎么好。现在大家都懵了,很困惑。”广州吉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王安华说。
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工程师陈明波则从另一个层面看这问题,他认为,对虾的周期短,对环境依赖强,这个产业在江门运行了十多年,也可能会走下坡路了。而且时间一长,病原体都能适应环境了,病害自然也会因而增多。
“以前发病多以桃拉病、白斑综合症、纤无虫病为主,但今年却不是,至于是什么病,大家都还在寻找病因。”陈明波说。
影 响
养殖结构或会自发调整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市海洋与渔业局,该局总工程师卢卫基告诉记者,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产业已经非常成熟,9万多亩的养殖面积占了全市淡水池塘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涉及到自身利益,农民对病虫害或其他成本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今年以来的病虫害对养殖户影响不小,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接下来可能会逐步转产,全市水产养殖结构应该会有自发调整。
采访中,江海区几位对虾养殖户的无奈和抱怨也证实了卢卫基的猜测。
“我20天前放下去的一塘虾死了一半多,我今天上午咬牙全给排了,这一塘算下来还好,由于时间短,种苗、塘租和电费花了大概2万元左右,但这一年下来,我的四个塘已损失至少十万块了。其中一个塘将腾出来养河豚鱼,虽然成本比对虾要高,但是成活率有保证啊。”江海区礼乐街的养殖户邓泽铨说。
“养殖业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现在看来,南美白对虾的风险无疑是有点过高了,每一批都会死不少,亩产量从以前正常的1000斤以上变为现在的不足500斤,我和身边的几个老板都开始混养或转养石斑鱼。身边也有一部分人退出了这个行业,品种调整已是事实。”江海区养殖户区伟波说。
不过,作为我市的水产养殖重要产业,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转产不大可能。陈明波分析说,首先就是养殖南美白对虾在目前来说还是赚钱的,虽然病虫害带来了不小损失,产量降低,但对虾的价格却是一直走高,以前是大约40只每斤,能卖16元,现在却是大约15只一斤,每斤27元左右,“也就是说,其亩产产值提高了,按照现在的成本对比销售价格,如果熬过这一波病虫害,是会刺激一部分人继续去养虾的。”
据悉,目前江门的塘租相比周边地区还是比较便宜,基本稳定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约占养殖总成本的一成;同时,江门对养虾的摸索时间较长,养殖技术总体比较高,产业链则因为以前江门养殖罗氏虾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越发完整和成熟。“大家做对虾都十多年了,对这一行比较熟悉,大面积转养其他水产品的话,也有其他新问题要面对。”虽然自己开始转养,但江海区养殖户邓泽铨也还没放弃养虾。
对 策
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需改进
尽管导致“偷死潮”原因各方仍一筹莫展,但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都需改进已成为业界共识。
据陈明波分析,种苗很有可能是这次“偷死潮”的原因之一,在这个环节应该多关注更优质虾苗信息。据悉,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日前在广州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未来两年,虾农将逐渐用上由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美国南美白对虾选育技术在广东培育的对虾亲虾,这一技术带来的最直观作用是将使虾农购买的亲虾成本降低2/3。
陈明波认为,这也是我市提升虾苗质量的机遇。
据悉,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在养虾产业研究方面是世界公认的领先者和主导者,它培育出的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和抗病能力强等优势。
与此同时,养殖户的管理水平也要提升:比如天气变了,应该及时做什么,虾的情况不稳定,又应该做什么,应该有应急反应机制来应对。
“养虾跟养小孩一样,要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给予不同的知识。”陈明波认为,养殖模式也需要有所改变,有机物多了,病原体复杂了,应该有所调整,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就江门而言,还应该加紧搞好冬棚,使对虾能够安然过冬。
江海区水产协会会长赖远军则提议,协会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引导虾农和各级研究所加强联系,当前尤其是要做好寻找替代品的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