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副部长在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牛盾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9:19 

同志们: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原油、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各国纷纷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增加了不利因素。

水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逆差形势下一直保持较大顺差的优势产业。这是近几年全国第一次召开的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三十年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农产品贸易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15个水产品出口主要省份及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厅局主要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负责同志,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渔业贸易研究专家,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江苏省紫菜协会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水产行业协会负责同志以及9个企业代表。有关部门同志的发言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科研教学单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撑,各省渔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工作交流,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回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作为对外开放的巨大成果,我国对外贸易从二百亿美元迈上二万亿美元台阶,从30年前的世界排名第29位升至现在的第3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产品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贸易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年均增长9.2%,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渔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基本国情出发,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强资源养护,依靠科技进步,三十年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增加到 4737万吨,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上升到36.4公斤,增长了7.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不仅解决了城乡“吃鱼难”问题,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6%提高到68%。养殖区域也从中东部延伸到西部各个省份,优化了我国渔业区域布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渔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就是外向型渔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洋渔业起步并迈入了世界前列,外向型渔业迅速发展,水产品出口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年均四、五千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97.4亿美元,年均出口额增速高于同期农产品近5个百分点。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水产品进口量从5.8万吨增加到346.4万吨,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17%。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高了产业素质,增加了渔民收入和就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拓展了我国渔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一体化迈进。各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外向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结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名优养殖产品出口额已占我国自产水产品出口的90%,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加工区域布局也相应形成,比如广东、广西、海南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养殖区域,福建、江西、广东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区域,浙江捕捞虾和大黄鱼养殖出口加工基地,江苏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江苏、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产业链,以及北方地区特色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同时,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来进料加工贸易,短短几年就成为捕捞水产品来进料加工的产业密集区。可以说,正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促进了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发展,为加工出口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并带动了渔用饲料、渔具开发、物流、加工机械等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有效拓展了我国渔业的发展空间。

(二)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渔农民收入。水产品加工是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一个区段,吸纳劳动能力很强。以全国出口对虾为例,从育苗、养殖、加工、运销到出口一共可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进料加工出口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据测算,吸纳劳动力约30万人。这个贡献不小。温总理在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每年要解决城镇1000多万人的新增就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渔业应当是一个有所作为的重要产业。

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高水平消费为我国水产品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容量、较高的市场售价和较好的投资回报。因此,以出口为主导的名优水产养殖在许多地区已成为渔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养殖鳗鱼出口每亩收入可高达4-5万元;罗非鱼开辟出口渠道后,主产区收购价格上涨了50%;加工近海捕捞的低值鱼出口,附加值可以提高5-6倍;藻类加工出口也为渔民提供了一条增收渠道。

(三)加快了渔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这些年来,我们在经营理念、标准规则、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了一大批先进设备和适宜我国养殖的水产良种,促进了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造就了一批技术先进、标准规范、管理严格、诚信经营的具有世界水准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到去年,通过国家认监委注册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有1500多家,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有四百多家。有的企业已站在更高起点上,重视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近五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虽然遇到了一些贸易争端,但正是这种外部压力促进我们增强了质量安全意识,更加重视产品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也正是因为这种国际背景,我国加快制修订并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参照欧盟、美国等规定出台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颁布了200多项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建立健全渔业环境、病害防治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卫生、食药等各监管部门也形成了完整的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和监管制度。

(四)增强了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培养了一批从事水产品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入世以来,我们多次派员参加CAC、CODEX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会议,妥善解决氯霉素、恩诺沙星、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多起药物残留事件。渔业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密切合作,协助欧盟、美国、日本圆满完成对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和贝类卫生控制体系检查。2004-2005年,商务部与农业部、质检总局以及江苏省紫菜协会密切配合,为中国紫菜进入日本市场争取了配额,打开了日本紫菜市场。五年来,我国还相继与东盟、智利建立了自贸区,并且正在与冰岛、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自贸区谈判。在谈判中我们始终坚持推动水产品贸易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渔业更好地引进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全国鳗联、江苏省紫菜协会等全国性、地方性协会以及一些水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高行业法律意识和国际应诉能力,培养出了一大批懂贸易、精水产、通外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在水产品对外贸易合作和谈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湛江国联在2004年美国对虾反倾销案和2007年美国对我4种水产品限制进口事件中,主动应诉,反应积极,率先冲破了壁垒,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五)丰富了国内消费市场,促进了饲料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放国内市场。从1997年开始,我国自主降低水产品进口关税,水产品关税总水平从当时的30%下降到2007年的9%,降幅高达70%,对饲料、苗种更是取消进口关税。2007年进口供国内消费的水产品达到86.2万吨,比1981年的不足万吨增长了几十倍,其中不仅有带鱼、鲳鱼、鳕鱼、三文鱼等大众消费的经济鱼类,也有龙虾、鲍鱼等名贵品种,丰富了国内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三十年间,我国先后引进了几十种国外优良养殖品种,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发展,其中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斑点叉尾鮰等引进品种已成为主要出口品种。2007年鱼粉进口量达到96.6万吨,占到世界鱼粉贸易量的40%,占国内饲料鱼粉消费量的76%,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成为我国饲料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经过三十年发展,我国渔业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带动产业化、国际化促进现代化的道路,形成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外向型产业格局,已经成为我国大农业中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二、把握形势,明确新阶段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一是能源价格飙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加大,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有专家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新一轮大调整;二是世界粮食存储量大幅下降,谷物价格上升。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7年美国玉米产量的20%以及欧洲植物油产量的68%都被用在生物燃料生产上。FAO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谷物消费量将超过谷物产量,全球谷物期末库存将降至4.2亿吨左右,为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现在全球食品价格比2000年上涨75%,仅2007年增幅就超过20%。粮食供应短缺,价格大幅度上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出口,以保粮食安全。受一系列新情况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新变化,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畜产品、食用油等农产品供求形势趋紧,进口明显加大,同时,粮食出口大幅度增长。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已成为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有的国家甚至将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水产品贸易面临着三个因素困扰:

——质量安全问题。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但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最大而显得最为明显和引人关注。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声誉,也使养殖渔民和加工企业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虽然这些事件有个别国外媒体恶意炒作和故意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年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全国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水产品出口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

——成本上升问题。据分析,有几个因素在推动成本上涨:一是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当时的8.27升值到最近的7.10(3月11日基准价),累计升幅达到13.31%。这将明显限制一些低利润、可替性水产品的出口。二是利率提高。如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在 2007年一年内从5.73%上升到7.47%。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据了解,目前一些加工企业工人工资由过去平均每人每月800元上升到1200- 1500元。一些企业反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规范用工制度、保障工人权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加工企业影响最大。此外,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饲料、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并未同步上升,企业“两头受压”,效益普遍下降。四是燃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渔业资源衰退。这也直接或间接造成我来进料加工贸易面临原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压力。

——竞争加剧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创造了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少有的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但目前,不仅存在着国内同行的竞争,还面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出口领域同构竞争的压力。面对有限的国际市场,国内有关部门、协会和企业应当认真思考如何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良性发展。

在分析目前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继续保持水产品国际贸易又好又快发展,对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历史性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将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列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这是中央综合考虑了国际农产品贸易和我国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之后做出的战略决策。从国际贸易的互补关系来看,我和主要贸易伙伴在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两方面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促进优势产品出口、适度增加进口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其次,发挥现有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已经形成了出口养殖水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大宗出口养殖品种,拥有一批优秀的水产加工企业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可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第三,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是提升养殖业发展结构和质量的要求。据FAO预测,今后相当长时期,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国际贸易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世界性衰退,世界对养殖水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这给我国优质、安全、健康的养殖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外向型渔业发展道路,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用世界眼光指导渔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情况采取新措施,提升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条件,促进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坚持内外统筹,在积极拓展国内消费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既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又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坚持自产产品出口为主与发展来进料加工贸易相结合,实施好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规划,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规范养殖生产行为,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口贸易提供充足、安全的原料产品;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以及通过行业自律行为,逐步建立和形成较完善的协调约束机制。

三、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水产品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会上讨论的情况和形成的发展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三个重点,制定和落实好区域优势布局规划

“十五”期间,我们根据当时的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形势,实施了《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对六大出口优势品种在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两带一区”进行重点布局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来看,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主导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最近,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我部又编制了《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按照“突出优势、重视基础、着眼发展”原则,将“两带一区”调整为黄渤海、东南沿海两个优势产业带和长江优势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将优势品种扩展到8个,并调整、充实和增加了区域范围,目的是通过巩固和完善“两带一区”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继续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三个重点就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品种”。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国际市场需求,围绕“十一五”规划,落实好第二期区域布局规划,通过采取各种鼓励和扶持措施,来推动企业不断升级,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

(二)全面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切实保障出口原料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广大渔农民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关心、国际关注的敏感问题。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大局,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一刻不放松地抓好水产品生产基地监管,既为国内市场提供质量安全的水产品,也为加工出口提供质量可靠原料。一要实施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抓好标准化养殖,控制合理的养殖规模,提高良种覆盖面,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和技术。通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命名活动,加大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水产养殖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注重养殖水域生态养护,推进水产养殖业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二要组织开展养殖业专项执法,提高出口原料质量安全监控水平。推动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的常态化,严格对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监管,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岗。加大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抽样的代表性、随机性、强制性,重点加强养殖场用药监管,对于问题产品要追根溯源,严查到底,并尽快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问题企业要重点监控严格执法,逐步建立“黑名单”公开通报制度。三要加强育种理论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配套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水平和良种扩繁能力。加强对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物、药效等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解决病害发生时无药可用、现有可用渔药代谢周期不清楚、渔药使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还要加强水产疫病防控和规范用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素质,从生产源头上保证安全用药。

(三)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进自主品牌创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水产企业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国际市场竞争力尚未形成,当时以半成品和贴牌方式出口,对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节省市场开拓费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贸易发展,大多数企业包括一些加工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至今仍然采取这种营销策略,停留在国际分工的初级层次。据统计,目前我国80%以上的水产品出口仍是采取贴牌出口模式。国家工商局统计显示,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企业商标缺乏总体竞争力。我们知道,创立一个水产知名品牌难度大于创立一个工业知名品牌,而且水产品品种多以及对新鲜程度要求高,在国际市场建立自已的销售网络也非常困难。一些企业反映,日本等国消费者更信任本国品牌,对中国品牌抱有怀疑态度,打中国品牌可能卖不上价钱。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农产品竞争已经从产品经营性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的新阶段,缺乏自主出口品牌,简单数量扩张模式不利于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收益、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一个自主品牌弱国不可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更加注重自主品牌建设。今后,要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鼓励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要加快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渔业品牌。要激励企业进行产品认证工作,加大认证产品开发和监管。要提高企业家素质,鼓励他们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技能技巧,提高经营能力和水平,鼓励有实力龙头企业走出去,变被动接受订单为积极主动地在出口目标国家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尽快打入水产品销售终端市场。在这些方面,我们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应有的支持,帮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自律

解决当前水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企业自律性差、组织化程度不高问题,要依靠法律保障、行政推动和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渔民、企业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出口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在建设出口基地、组织执行出口合同、组织标准化养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生产规模化、操作标准化和产品优质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要再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养殖加工出口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经营水平,推动利益联结向更高的组织形式发展。行业协会要担负起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推动诚信建设,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建立完善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为会员做好服务。要充分发挥现有的鳗鱼、鮰鱼、紫菜等品种行业协会、分会的专业化优势,加强分品种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提高自律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在更多方面为水产行业协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今后在政策、法规的制订方面一定要多听取协会的意见建议,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一定要多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在对外交流方面多给协会参与的机会,推动行业协会尽快成长,真正使其在相关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国外标准跟踪研究,提高国际贸易预警能力

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外标准研究和检测方法跟踪研究滞后。虽然我国参照国外标准紧急制修定了一批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我们看到,近些年发达国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愈加苛刻,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检测仪器日益高档化,并日益将其作为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国外标准和检测方法研究,尽快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评价体系。同时,要组织专家及时跟踪研究国际农产品贸易和水产品市场动态,不仅要跟得上、跟得紧,还要有前瞻性,及时为决策部门出谋划策。要不断增强贸易预警能力、危机反应能力和应对处理能力。要构筑水产品贸易动态发布平台,方便国内企业及时了解国际水产品市场需求、价格和标准动态。针对我国水产养殖分散、养殖户规模小和渔民难以获取市场信息的客观情况,政府部门、协会团体和龙头企业要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甚至信函等各种有效形式定期向渔民发布国际市场信息,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六)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建立政府贸易服务支持体系

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以控制国内CPI的过度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在当前水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扶持,特别是今天会上一些企业提出了解决贷款难、减免土地使用税和检验检疫费用等具体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根据新的形势和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新挑战,希望各部门今后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出口贸易保障激励机制,将重质量、守信誉、能带动的企业列入“红名单”给予扶持。要继续做好WTO渔业补贴谈判工作,积极开展政府间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并参与自贸区建设,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化解摩擦。引导支持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各种贸易争端,破除贸易壁垒。要办好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鼓励和资助出口企业参加国际知名渔业博览会和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推销活动,宣传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同时,要坚持做好鳗鱼、罗非鱼、金枪鱼等产品的国内市场推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避免出口盲目竞争、受制于人。

(七)加快渔业灾后生产恢复,保障今年水产品的有效供给

今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年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主要出口品种的原料供应和出口。为此,有关省市要积极研究对策,积极恢复生产,寻找替代品种,确保今年水产品加工出口不受大的影响。这里特别要强调,在全力恢复生产时千万不能放松质量安全意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物资市场监管。对养殖户要做好宣传培训和用药指导工作,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注意协调好水产品进口,丰富国内市场花样品种,保障有效供给。

同志们!尽管我们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把我国水产品贸易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为推动现代渔业建设、增加渔农民收入和促进我国渔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