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洋意识 繁荣海洋文化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志辉

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0:0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意义重大。海洋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无论是推进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如何适应国际国内海洋事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推动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而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意义重大
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人类的海洋意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进而不断变化的。在封建时代的早中期,人类开始形成控制部分海域航行、捕鱼的思想。从15世纪开始,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出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洋强国,形成了割据海洋的局面。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新兴的民族国家要求打破海洋被分割的格局,实现自由航行成为普遍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海洋中约 1.09亿平方公里的近海被沿海国家划分为管辖海域,2.5亿平方公里海域成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由此,人类的海洋观念和意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海洋国土与“公土”意识、海洋可持续利用意识、海洋强国意识等。
海洋意识是一种国家战略意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海洋意识。美国早期认为海洋是“护城河”,统治海洋可以称霸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陆续形成了海洋是可持续发展宝贵财富的海洋国土意识。英国认为海洋是财富中心,是贸易通道、资源开发基地和防御的前沿。法国在新世纪形成了全面走向海洋的思想。俄国早期有争夺出海口的思想,20世纪中期以后形成了海洋富国思想。印度有建设海权国家的意识。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着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 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但长期以来重陆轻海,海洋意识比较薄弱。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重视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富国,以海强国。放眼全球,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海洋越来越多地涉及我国的战略利益,牵动着我国的经济命脉,影响着我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开发好、维护好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更要走向大洋、关注两极,积极主动参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公海的维权活动。在国际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维护周边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国内,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涉海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日益增多,用海冲突和矛盾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统筹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与时俱进的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可持续利用意识、海洋权益和安全意识。
二、提高海洋意识必须繁荣海洋文化
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的灵魂,提高海洋意识必须繁荣海洋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始“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在海上贸易方面,唐宋时期开辟了声名远播的“海上丝绸之路”,把通商范围扩大到中国南海和印度洋周边;在对外交往方面,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在风情民俗方面,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动人传说更是脍炙人口,源远流长。但是,自明末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不仅使国力日渐衰微,也使海洋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文化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90代初,我国有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也开始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相继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都拥有一批专、兼职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和骨干,他们的研究领域也比较广泛,从海洋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功能到渔文化、盐文化、海岛文化、海洋民俗文化,从海洋文学艺术研究、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旅游到与海洋相关的历史、地理、考古、军事、科技、交通、港口等,都有涉猎。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沿海地区的市县也把开拓和营造海洋文化氛围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海洋文化节,着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名县,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海洋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在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加上经费不足,队伍单薄,力量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人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海洋文化远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其发展水平与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努力建设、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
当前,我国海洋事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切实搞好海洋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正确导向。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各项方针原则,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坚持服从、服务于发展海洋经济这个第一要务,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海洋文化氛围。
(二)抓好统筹规划。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整合各方面力量,确定研究与发展课题,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加以实施,使海洋文化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三)加强理论研究。广大海洋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海洋文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讨交流,力求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上有新的突破,扭转海洋文化理论研究薄弱的现状。
(四)打造品牌文化。要紧密结合各地区海洋文化资源的结构和特点,不断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海洋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努力打造并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海洋文化品牌。
(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挖掘、整理和提炼海洋文化的历史遗产,使其中的优秀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
(六)丰富文化活动。要充分运用摄影、书法、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体育等各种文艺形式,传播海洋知识,营造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海洋意识的浓厚氛围。
(七)推动文化创新。要把海洋文化的创新贯穿到机制、管理、思路、形式、手段等各个环节中去。
(八)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组织各种培训考察,以尽快形成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海洋文化建设队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