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转产转业亟需破解三大难题

来源: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15 

威海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市,拥有各类机动渔船9000多艘,直接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4万多人。长期以来,海洋捕捞一直是威海海洋渔业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海洋捕捞产量100多万吨,产值50多亿元,分别占水产品产量和水产品产值的40%、30%以上。同时,以海洋捕捞为依托,形成了食品加工、船舶修造、绳网加工、市场流通等在内的庞大产业体系。可以说海洋捕捞业不仅是威海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威海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主要经济鱼类大很难形成鱼汛,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了春汛生产旺季“休三月”的现象;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实施,威海失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传统外海作业渔场,几百艘大马力渔船和大批渔民被迫返回近海生产,进一步加剧了近海资源衰退的局面。海洋捕捞面临近海资源衰退和外海作业渔场面积锐减的双重制约,形势十分严峻。可以说,威海是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压力最大的地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对报废捕捞渔船的船东进行了经济补助,帮助其尽快度过难关,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名优养殖、远洋渔业、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拓宽渔民就业门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渔民的欢迎,转产转业工作稳步推进。但与转产转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渔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三大继续破解的难题上。
一是国家对转产转业的资金投入有限。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渔民意识转变、项目开发规划、投资选择、资金筹措、渔民安置等诸多方面,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国家对转产转业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有限的资金投入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转产转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渔民转产转业的积极性。
二是转产转业渔民就业门路狭窄。目前近海养殖逐渐趋于饱和,发展空间有限,而且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工业以及非渔行业大多对员工的年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尽管通过培训,转产转业渔民在劳动技能上有一定提高,但捕捞渔民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总体上仍然缺乏竞争力,重新就业困难,即使能够就业也多为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岗位。致使一部分转产转业渔民不得不又回到捕捞渔船,重操就业。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转产转业渔民属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应在法律规定的条件内,对其提供支持和服务。如金融部门应加大对渔民转产转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工商部门要参照对下岗再就业职工的规定,适当减免有关费用;民政部门要及时将生活困难的转产转业捕捞渔民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税务部门对转产转业渔民创办企业或企业吸纳转产转业渔民,给予税收减免等,以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支持转产转业渔民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其尽快度过难关。但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缺乏可行的措施和做法,致使渔民遇到问题求助无门,严重阻碍了转产转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2005年3月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