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警第一支队:利剑护航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已经全面展开,山东海警第一支队身处维护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这个支队将海警维权执法服务窗口前移,坚持当好“犯罪分子的终结者”、“海上纠纷的调解者”、“生命财产的庇护者”、“辖区群众的服务者”,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海警就在身边”。
犯罪分子的终结者
海上辖区历来被海警官兵视为“责任田”,为保证辖区的安全与稳定,这个支队不断完善群众防控组织,积极探索海上执勤、执法新模式,变“静态警务”为“动态警务”,定期派出船艇开展网格化治安巡逻和信息采集、宣传服务等工作,推行网上执法办案、集体议案和办案联系点等制度,构建了“巡防、技防、群防、联防”的防控网络。正是有了这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犯罪分子们插翅也难飞。去年5月6日,辖区海域发生一起海上抢劫杀人案,致两人重伤,一人死亡。案件发生后,这个支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迅速将案情通报总队和威海市公安局,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连夜调查并缜密布控,仅用36小时就成功侦破了这起引人注目的抢劫杀人案,5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探求执法艺术的完善和提高是该支队“管好”海上治安刑事案件的又一重大举措。在该支队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当事人就是尊重法律。”对于那些轻微违法的人,他们进行感化教育,对于那些严重违法犯罪者,也是依法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该支队在侦办申喜涛故意伤害案件中,当抓获申喜涛时,发现其身体虚弱,精神恍惚,官兵们果断送县医院检查却一切正常。但是申喜涛的身体状况一直牵挂着官兵们的心,在将其押至威海后,第一时间送他到解放军四零四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肾衰竭。如不及时治疗,凶多吉少。民警立即为他办理住院,一连护理14天,申喜涛恢复了健康。官兵们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他,在后续的侦办过程中,申喜涛主动配合,顺利结案。正是靠着这种文明、平和、理性的人性化执法,使得这个支队参与办理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海上纠纷的调解者
“渔船民之间发生了什么纠纷和矛盾,只要向我们报告,马上帮忙解决!”这个支队官兵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个支队所管辖海域,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还有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港,常年在此作业渔船多,为争夺渔业资源经常发生的船艇碰撞、网具纠纷等事件,极易引发渔事纠纷,海区形势较为复杂。
为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各种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这个支队以打造“模范示范海区”为中心,开展了“警官兼任船舶治安指导员”活动,今年5月22日,首批5名执法经验丰富、作风纪律严明的新“船官”正式上岗。从那以后,走访渔船成了“船官”们的必修课,每天必定会到附近渔船上去转转,和渔民们聊聊天,及时收集海上作业、治安动态信息,并定期开展法律讲座,组织渔船联防自防,发动渔船民参与治安工作,建立了渔民联系员、船管联络员、治安信息员……靠着一股事无巨细的拼劲,一张海上群防群控网在这个支队的努力下逐步完善,各种事故隐患被扼杀在萌芽中。今年的7月份,这个支队所在的辖区海域发生一起因网具纠纷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参与人达20余人,当时双方情绪激动,场面难以控制。介入调查后,支队执法人员凭借平常的工作积累,马上判断出其中一条参与渔船为支队定点治安指导渔船。找到突破口后,执法人员立即与该船舶船主取得联系,在船主的配合下,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讲明利害关系,纠纷双方最终冰释前嫌,握手言和,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故的发生。
生命财产的庇护者
“海警指挥中心吗?我们是威海海上搜救中心,有两艘货轮在海上相撞,成山头以东海域发生碰撞,46名船员遇险,请求协助救助。”5月2日,山东海警一支队报警电话骤然响起。警情就是命令。该支队立即启动海上应急救助预案。由于海上风力达7级以上,浪大涌急,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救援官兵们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先后开展了沉船位置探查、划定安全警戒区、疏导过往船舶、营救受困船员、护航海上拖带等工作,与威海海事局、北海救助局共同成功转移46名船员,并将受损“海盛”轮拖带回龙眼港进行维修。
随着海上运输、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增多,群众溺水、船舶碰撞、船员受伤、海上火灾等险情时有发生。为及时有效地处置海上险情,该支队建立完善了报警、通报情况、出动人员、艇上救助、上岸转运等各个环节的行动预案,定期组织官兵开展海上船艇救护、组织养殖区群众转移、海上抢险等战救演练,并与海军、海事、渔政、120急救中心等单位强化合作与沟通,建立起立体、快速的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联动协作优势,共同构建海上生命财产庇护站。
辖区群众的服务者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支队主动贴近服务,组织官兵分片深入辖区海域走访,把印有海警职责、报警电话、求助方式等内容的宣传画、警民联系卡、警务公开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在恶劣天气来临前,通过高频电台发布安全警示,提醒广大渔船民注意,扩大海警知名度,使“有困难,找海警”深入民心,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过去,养殖区人员遇到办暂住证、船民证等事情的时候,都要亲自跑到派出所去办,费时费力不说,还要耽误干活。这个支队推出了代办、代送服务,渔船民只需把办理证件的材料全部交给走访官兵,余下的事就不用再费心了。
针对渔船民海上作业存在的困难,这个支队组织一些具有医疗、船艇技术、法律等相关专业特长的官兵,建立起一支“海上爱民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已经建立起通畅的服务网络,只要群众需要,爱民志愿服务队就会登门服务,同时,定期主动深入渔船、养殖区开展“送医药、送法律、送技术、送安全”活动,受到渔船民们广泛欢迎。鲁威渔1634船船老大赵杰深有感触地说:“平时遇到点小困难,经常不能及时找到人解决,如今这‘爱民志愿服务队’可帮了大忙,打一个电话,过一会儿就有人来了,真是方便多了!” (记者 李聪格 通讯员 仇光尚 黄兆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