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工程、“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龙头工程、“青黄对接”几代人期盼的民心工程、投资99.4亿元世上最长的特大工程……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称号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青岛海湾大桥。从2007年正式动工,青岛海湾大桥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充满希望的畅想青岛市“一体两翼”的腾飞发展,迫不及待的畅谈“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的动感格局。作为大桥建设重要的海上治安维护力量,青岛边防支队的官兵们始终默默的守护在大桥身旁,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大桥的平安、伴随着大桥成长。2011年6月海湾大桥即将全面竣工通车,这群边防官兵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人们逐渐了解了他们与海湾大桥之间的故事,逐渐领会到了他们走在桥上的骄傲。
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巡逻
从青岛海湾大桥项目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天,青岛边防支队就组建起由李沧边防大队4名干部和30战士组成的“边防巡逻队”,开展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巡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巡逻队30名战士均为年轻的“90后”,如何使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他们全身心投入漫长、枯燥的巡逻任务,成为青岛边防支队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90后”队员中出现的“在这么荒凉的工地巡逻有没有必要”、“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巡逻么”等疑问和抱怨,李沧边防大队领导及时采取统一思想动员和逐人谈心谈话的方法,使全体巡逻队员充分认清海湾大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参与巡逻任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消除“90后”战士畏难情绪,该大队充分发挥年轻官兵思想活跃、自我成就感强等特点,适时组织开展了“我为大桥做贡献”、“我为巡逻献一计”等有针对性的讨论会和献策会,引导官兵主动关心大桥建设、主动参与巡逻任务,群策群力建立了科学可行的巡逻分配制度,杜绝了“疲劳战”、“带病上岗”等现象,彻底消除了官兵们心中疑虑。
2010年9月1日,台风“圆规”登陆岛城,巡逻队员根据防台预案分赴大桥施工重点部位开展安全巡查,提醒帮助做好各种防御工作。晚间19时许,巡逻队发现险情:海湾大桥青岛市区接地段施工工地几间连体板房宿舍一侧被暴风掀起飘摇在空中,其另一侧被固定在地上已部分变形,并随时可能被大风“连根拔起”砸到周围的板房和群众,此时大部分施工人员已逃出屋内,站在暴风中无处可藏。
危难关头,巡逻队员们一边组织将全部施工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一边对松动的板房进行再加固,防止事故的扩大。经过40分钟的艰苦努力,险情终于被排除,施工人员也被安全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此时,这群“90后”巡逻队员们早已十分疲惫,他们身上被雨水浇透,脸上布满泥泞,但他们身影依然挺拔,精神依然高昂,说笑声依旧豪情万丈。就这样,这群“90”后巡逻队员们用敢打硬仗不服输的劲头征服了海湾大桥施工工人,他们用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拼搏精神,在海湾大桥施工者心中筑起了一道能够挡风遮雨的青春长城。
四年一千四百余天,“边防巡逻队”年轻的“90后”们没有一个漏岗、逃岗,没有一名喊苦、喊累。在这条漫长的巡逻线上,“90后”战士们创新采取了流动执勤、定点站岗、远程监控、海面巡查等多种巡逻手段,实现了海湾大桥施工工地及周边海面的“网格化”巡逻防控,保障了海湾大桥项目安全顺利进行。
投资百万海上110全面运行
在海湾大桥项目工程建设的初期,青岛边防支队就依托施工现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技防体系纳入其中,在施工重点部位安装了技防监控设备。初步的尝试立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12月依托技防监控设备成功辨认并抓获2名盗窃施工钢材材料的违法嫌疑人;2008年月4月依托技防监控设备为一起务工人员殴打他人案件固定了视频证据和线索;2008年11月依托技防监控设备成功固定视频资料证据进而办理了2起边防行政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天气、供电不稳、使用寿命以及人为使用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监控设备的故障频发,无法保障监控工作正常运转。同时,由于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监控区域无法覆盖施工区域而出现不少盲区,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局面。
为进一步推动海湾大桥项目技防体系建设,谋划构建起能够全方位、全天候覆盖监控海湾大桥的海上110监控中心,该支队海口边防派出所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多次进行请示汇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最终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系统建设,并将设备运行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2010年11月份,海口边防派出所争取投资100万元建成了集雷达引导、扫描跟踪、远程报警、红外监控、白光监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上110监控中心。海上110监控中心可以24小时全程动态监控海湾大桥以及沿海一线15公里区域,大大增强了海湾大桥建设工地技防能力,为进一步维护海湾大桥沿海一线的治安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确定位解决大隐患
随着海湾大桥工程项目的加速推进,土地征用、施工噪音、航道划分、污染养殖等各类问题逐渐显现,海上施工企业与周边养殖户之间的纠纷迅速增多。
海湾大桥胶州湾四方区段的施工区域原属于滩涂养殖区,当地群众早已形成了对扇贝、蛤蜊等贝类海产品的规模养殖。虽然为保障项目建设,政府协调在工程开工前即对征用区域内的养殖户按滩涂面积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但部分养殖户为谋求经济利益,不顾政策规定,仍冒险在施工区及临近施工区的海域投放养殖器具。
“我们的施工船舶普遍船体较大、转向困难,施工过程中,对养殖户在临近施工区投放的养殖器具无法及时发现、避让,磕磕碰碰不可避免。”提起项目开工时遇见的难题,海湾大桥第十二合同标段项目部经理沈健雄一脸无奈,“部分养殖户以施工船舶故意影响海产品生长或损坏养殖器具为由阻挠施工作业,借机索要高额赔偿金……那段时间,我真是一坐到办公室就开始头痛,索赔的、示威的、扬言报复的真是应接不暇,赔了这户紧接着有下一户跟进,从最开始的讲道理到后来的争吵不断,麻烦好像陷入一个怪圈,看不到尽头……我们的桥梁架设工作一度受阻,严重影响了海湾大桥工程的整体进度。”
全力消除群企之间的对立情绪,海泊河边防派出所与驻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维稳调解服务中心”,联合驻地公安、城管、海湾大桥企业负责人、滩涂养殖负责人等开展矛盾隐患分析讨论,找出了科学文明解决纠纷的方法。为使施工区域的划分更具说服性,海泊河边防派出所积极协调海事、渔政等部门,通过海事卫星对大桥两侧500米的施工专属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并在划定区域的基础上设立明显标志物,确保了施工航道的清晰明确。为使养殖户们充分理解支持工作,该所及时组织养殖滩涂负责人召开会议,对卫星界定的施工区域进行了详细讲解和说明,并牵线大桥施工方与养殖户们签订了责任状,把保障项目建设和违法作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实到了纸上。
“在边防派出所的建议下,我们开展了“平安航道”整治活动,认真规范了我们施工船的航线和施工方式,全面减少对周边养殖区域的影响。”沈健雄经理说,边防派出所采用照相取证的方式全面登记越界使用航道海域从事生产作业的养殖船只,对越界养殖区的梗绳、网具和在航道区域内越界作业的渔船进行了清理,使航道重新恢复了畅通。“就这样,困扰我们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我们的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比预定的完工日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月!”
严密防范让偷窃无处遁形
“有艘船好像要靠近施工栈桥,都已经熄火了,好像要偷东西!”2010年5月份,海湾大桥第二合同项目部工人拨打110报警,海口边防派出所民警立即调派在大桥海域巡逻的警车到事发地点查看。由于夜晚灯光昏暗,且海上雾气较大,当神秘船只听到附近有马达声音时,立即停止向施工栈桥靠近,并迅速发动船只离开现场。
“类似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在大桥施工阶段,施工地点周围经常会有一些治安案件。”海口边防派出所张博所长告诉我们,因为大桥建设方内部治保组织建设相对单薄,被盗、自盗施工材料案件时有发生。针对大桥施工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工程安保人员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该所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向群众分析工地被盗案例,提高群众的安全保卫意识。针对工地工程材料乱堆乱放、现场防护措施较少的现象,该所积极组织民警进行定点看护,及时将工程材料转移到可监护区域;对于储物仓库锁具老旧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该所协调工程部为施工人员购买了新的锁具进行更换。“将心比心,看到我们的民警顶着烈日在工地安全巡逻,看到我们逐门逐窗检查他们宿舍的安全防护,越来越多的施工工人自发的加入到治安防护工作中,加入到我们的安全巡逻队伍中,大桥施工工地治保组织进一步完善,有效防范了各类盗窃案件的发生。”
2008年底,为更好的服务海湾大桥建设,该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推进了警官兼任“企官”工作。民警兼任海湾大桥标段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安全部副部长以后,积极发挥“企官”职能,积极协调企业领导定期共同研究解决班子自身建设、企业治安防范、劳资纠纷隐患等各类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将项目企业治保组织建设推向常态化、法制化。此外,民警“企官”在履职期间积极开展“治安及法制每周一讲”,围绕涉及施工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通俗易懂的讲座教育活动,得到了企业负责人和施工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了工地上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