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

来源: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5:28 

唐启升,男,194312月出生,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党员。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家。

1981-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学术局委员兼渔业科学委员会主席等职。19946月至今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专业组组长、国家863资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专家咨询组委员、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际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海委会大海洋生态系咨委会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学科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和水产学报副主委等40余项国内外学术职务。山东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十人大代表。

他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重视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推动大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发展,参与国际海洋生态系统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开拓了我国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在我国海洋渔业生物学、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意义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完成的“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和“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狭鳕渔业信息网络和资源评估调查”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另有“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海洋渔业生物学”等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专著190余篇册。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教育、科研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等7项国家及部省级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青岛市科技功勋奖。1999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主持“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并于2004年荣获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第二个973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获得科技部批准。

像耕地一样耕种海洋——访“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组

记者:科技日报 王建高

首席:唐启升院士

时间:2005628日上午9:00

地点: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采访“973”项目组,有个“规定动作”,就是要与“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唐启升院士面对面。然而,唐启升这位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资源生态学家实在太忙了。出差、开会、指导研究生做实验……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这不,出差刚回来,又准备飞往法国,出席75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海洋委员会大海洋生态系统指导委员会会议。

科研因忙而快乐,因勤而收获。谈到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成果,唐启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向记者一一道来。

记者:请您谈谈“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是在什么背景下立项的?

唐启升:面对世界共同的海洋世纪,开发“蓝色国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陆地国土面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系统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地带。本世纪,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和优质蛋白的需求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最大疆域,具有巨大的动物蛋白生产潜力,是我国未来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础。

为此,深入研究近海生态系统,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海洋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计划于199910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立项的。

记者:加强近海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调查研究直接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您作为海洋资源生态学家,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唐启升:从生态学和海洋学角度对近海生态系统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对于我国近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受控机制,持续健康地开发利用其资源和环境,获得更多更好的海洋动物蛋白食品,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为此,我们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全球可持续性”的需求目标,将东海、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关键过程和生物资源补充机制等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深入探讨了影响我国海洋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机制与过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全球变化科学框架下开展陆架边缘海可持续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科学思路:可持续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是新世纪的一项重要科学议题,海洋食物网是开展可持续海洋生态系统整合研究的重要切入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可持续海洋生态系统支持和调节功能的关键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不仅能使集多种机制于一体的我国近海陆架生态系统动力学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队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推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发展,同时对解决我国近海海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具有典型的科学意义,为建立我国近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水平上的海洋管理和负责任的捕捞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请谈一谈“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研究思路?

唐启升:我们把东、黄海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重点研究高生产力区的动力学过程和资源补充机制。以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相互作用和耦合研究为核心,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确认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关键过程,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实施中,选择(浮游植物)→中华哲水蚤→鳀鱼→兰点马鲛等关键种构成的食物链/网为本项目的研究主线,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课题围绕这一研究主线选择相应的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并从关键种、重要种类和生物群落3个层面上开展研究,使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资源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目标集中、步调一致,同时,对应关键问题开展共性问题的研究,如人类活动对东、黄海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环境的影响,形成“点”与“面”结合的研究格局,使整个项目能够紧紧贴近国家重大需求,为解决制约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本项目针对国家在海洋领域的重大需求做出了那些实质性贡献?

唐启升:概括地说有这么几点:一是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发展和技术措施制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海洋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需求,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国家,对海洋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本项目是针对“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建设我国近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合理的渔业管理体系”的重大需求而设计的,与国际发展趋势相比,项目设定的预期目标和已取得的重要成果对预期解决“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国家需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项目形成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中已有实质性的体现,形成了“蓝色海洋食物开发利用”的优先主题,提出了“实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环境、拓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和加强海洋高技术战略”的发展建议。二是推动了海洋科学一个新学科领域—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已取得两项重要成果:初步建立了具有显著陆架特色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在世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占居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三是建设了一支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合作海洋科学研究队伍。

■编者按

我国蔚蓝的海岸线,绵延一万八千公里,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座宝库。像耕种陆地一样耕种海洋,向大海要健康,向大海要小康,向海洋要更多的蛋白类食物。耕海牧渔,为未来打造“粮食基地”,是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的目标。

为此,深入研究近海生态系统,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海洋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于是,一九九九年十月,“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973计划项目。

■链接

成果累累

“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组经过5年努力,取得一批具有明显原创性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1.初步建立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6个作用和影响东、黄海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功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食物网资源关键种能量转换及可持续管理模型:定量构建和比较了黄、东海食物网结构并建立了生态营养通道模型。

3.揭示浮游动物种群补充机制:项目对东、黄海浮游动物关键种中华哲水蚤的种群动态和生活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有关物理过程-生物过程耦合研究提供了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成为国际GLOBEC计划实行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4.关键物理过程的生态作用:海洋物理过程与生物资源变化密切有关。项目从物理-化学-生物耦合的角度,深入研究发现,影响鳀鱼卵子仔鱼分布的关键物理过程是潮锋、跃层和环流,截锋面方向上的环流具有辐聚作用。

5.生源要素循环及水层-底栖系统耦合:本项目发现磷的再生速率快,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首次发现,世界不同海区皆有“大气输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作用与混合层的营养盐水平存在内在联系”的现象;提供了食物网中物质迁移的一种示踪方法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