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渔业局昨日发布《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作为海洋大省,广东省的海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虽然相比上一年总体环境有所改善,但陆地污染入海情况无明显缓解,有38.5%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省内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即达108.1万吨。
根据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共17个监测机构取得的监测结果,广东省去年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污水和污染物入海量较上年有所降低,约53.5%的海洋功能区海水水质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
91个入海口35个排污超标
尽管如此,庞大的陆源污染,仍沿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携带了大量的污水和污染物进入近岸海域。在实施监测的91个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中,有35个超标排放污染物,超标率约38.5%,每年携带入海污染物达41.50万吨。沿河入海的污染物数量更巨,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门、榕江、深圳河、东江(北干流、南支流)、练江、漠阳江、黄冈河等主要入海河流携带入海的石油类、CO D Cr、营养盐、重金属和砷等污染物约108.1万吨。
陆源污染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影响是显见的。在实施监测的11个邻近海域中,有9个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或“极差”状态。
去年全省海域发生赤潮14次
2010年,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全省海洋灾情较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灿都”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灾情较为严重,且去年全省海域发生赤潮多达14次。去年珠江口海域发生2起货轮碰撞引发的化学品或油类泄漏入海事件,均对事发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