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凤尾螺
图2 鹦鹉螺
图3 皇冠螺
海螺的种类繁多,四大名螺尤为珍贵。这四大名螺是:凤尾螺,形似凤翼,古为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法器;鹦鹉螺,号称古生物活化石,其形似鹦鹉而得名;皇冠螺,又名唐冠螺,貌似唐朝官员的官帽而得名;万宝螺,传说是万亿年前皇冠螺的变异体,壳体有突出的小鼓包。海螺在渔民们心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召集渔民们动身出海;二是保佑渔民平安归来。多年前,朋友赠我4件宝贵的海螺,后查资料才知道是著名的四大名螺。
凤尾螺又称法螺(图1),有人叫它山水螺,因身上积垢斑驳如山水国画。这只通长32厘米,宽12厘米。凤尾螺栖息于珊瑚礁中,花纹如“凤尾”般绚烂。其雄壮而神气的外观是力量的象征,据说能驱魔辟邪、保佑平安,渔民和山民常用来作号角驱魔。凤尾螺大多生长在西南太平洋,以南中国海为最多,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极宝贵的资源。凤尾螺的颜色如孔雀尾翼,布局均匀,色彩斑斓,个体大,壳表装饰丰富。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重要法器,备受尊崇,壳长可达40厘米以上,可作号角,号声浑厚嘹亮,为佛之法音标帜,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我国一些寺庵常有大法螺供奉。
鹦鹉螺(图2),长20.8厘米。是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作为国徽的主要图案。现存种群数量少,因生活环境须有数个大气压的水压,故难人工饲养。鹦鹉螺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这只皇冠螺(图3)高18厘米,长25厘米,宽21厘米,重4斤。皇冠螺又名狗爪螺,学名“龟足”,也叫唐冠螺,有“来自地狱的海鲜”之称。其称号来源于西方,第一次被人发现时,因外表像魔鬼的手,被人熟知。皇冠珍珠在日本被称为“滨锦”,我国台湾还将其称作“鹅头珍珠鳞”。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上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皇冠螺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石缝中的贝类,一簇一簇群生群长,挤附在石头缝中,长年不移动,靠吃水中的微生物生长。
图4 万宝螺
万宝螺(图4),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及太平洋。栖息地为珊瑚礁附近,一般尺寸为15厘米。我的这只口径为14厘米,以海胆等棘皮动物为食,属大型贝类。整体颜色金黄,尊贵无比,手感光滑而温润,数量稀少难捕捉,收藏、观赏、装饰价值一流。据民间传说收藏在家中可以招财进宝。万宝螺的摆放位置也讲究方位,唇口面向大门寓意迎贵人,财宝来。万宝螺分很多个等级,唇厚,色泽鲜艳,形状椭圆适中,外表光滑的为一等品。万宝螺表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纯瘤,壳厚而重,螺塔低,壳口大,在前水管沟上方有分散而明显的纵肋,体层和螺塔上有红色式褐色斑纹,纵肋和螺肋白色,轴唇褶白色,褶间深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