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网桥7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新海洋利益对东南亚的启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海洋发展指导方针列为一个独立章节。它对海洋经济的重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发展海洋经济符合中国日益增长的海洋利益。“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海洋经济规模增长13.5%。但如此涨幅仍仅占GDP的10%左右。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将更为倚仗海洋,很多沿海省市都制定了海洋发展规划。尽管如此,前进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其中包括中国对能源的需求猛增,及扩大海上执法部门的规模和作用。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中外船只冲突。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严重依靠能源和资源。中国正在近海广搜能源,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国有能源企业被派往深海区域探测油气。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海油6月下水的油气钻井平台,钻井深度可达3000米。先进技术工具加上对能源的渴望,将助中国在南中国海更具挑战性的地理条件下开采石油。过去,中国在那里的能源勘探仅限于海南岛附近浅水。中国官方杂志说,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每年从南海采走约2000万吨油气资源。这被中方视为油气资源流失国外。
随着中国经济更向海洋倾斜,海上执法部门愈发重要。广阔的水域和海岸线,要求中国海上执法部门拓宽海上巡逻能力、规范海上活动以维持海上秩序、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一直在扩充海洋执法部门规模。中国海监总队正在建造36艘执法船和54艘执法快艇,2015年将拥有16架执法飞机和350艘巡逻船,队伍会增加到1.5万人。此外,中国海上执法部门还包括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海事局、渔政执法队和海关总署等。
近期的海上争端主要由中国巡逻船和邻国石油勘探船对峙引起。使用民事执法船只巡逻,可能是中国发出的一个信号:不愿用军事力量回应海上边界争端。随着南中国海和中国东海的安全环境日益复杂,中国的海上执法将面临更多挑战。
中国的能源需求和逐步增大的海上执法力度,都与海上边界争端纠缠在一起。军队精英们呼吁中国打造更为全面的海洋战略。这些因素将怎样被纳入中国的海洋大战略,中国的海洋利益如何能在避免与其他国家冲突的前提下实现,都是北京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深思的难题。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