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保护中标单位将将"石老人"提出修复方案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0:38:23 

景观保护中标单位将将

石老人表面有多处裂痕。 照片由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提供

在青岛,没有哪一块礁石比石老人更有名气,不少外地游客来崂山旅游,石老人是不能不看的景观。可近几年来,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石老人表面已经变得松软开裂,应该及时进行保护。13日,记者从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石老人景观保护工作有了新进展。经招标,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成功中标,负责石老人海蚀柱修复方案论证工作,他们将用一个月的时间,为石老人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

尽量保护自然风貌

“石老人是城市的名片,为了它的‘健康’,我们曾多次前去查看受损情况,也曾邀请专家一起现场研究保护方案。现在来看,石老人的情况确实堪忧,所以我们向区政府申请了石老人保护初步论证的专项资金30万元。”据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的李科长介绍,随着这笔资金到位,他们经过招投标,选定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为中标单位,请他们对石老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然后拿出“治疗方案”。

“石老人的保护也有根‘红线’,就是尽量保护石老人的自然风貌。所以等海勘院的‘治疗方案’出炉后,我们还要请专家进行一次评审,确定‘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李科长介绍说。

“体检”要三步走

怎样对石老人进行“体检”?青岛海勘院的工程师周先生介绍了他们设想的“三步曲”。“首先要对石老人的形态进行三维模拟成像。”周先生说,他们将收集石老人的老照片等资料,对其进行三维立体测量,采用计算机编制石老人的三维仿真影像,前后对比其形态变化,计算出其风化剥蚀的速率,重点找出剥蚀速率最快的位置,对其进行重点加固和保护,“这就像医学上的拍片检查一样,可以将石老人所有症状在影像上表示出来。”

然后,工程人员将采用地质罗盘对石老人的掩体进行节理裂隙统计分析,绘制节理走向、倾向等图表。最后,工程人员将采用微型手持钻机,对石老人局部进行钻探取芯,查明石老人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构造特征等信息,特别是了解岩心的风化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信息。

“治疗方案”一个月出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石老人进行“体检”,海勘院除了掌握石老人本身的信息外,石老人附近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甚至周围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形地貌、海岸变迁情况、人居情况、潮汐、海流、风浪等资料都需要逐步掌握,调查工作耗时耗人。

对此,海勘院将成立地质、测量、水文气象、勘察物探四个项目组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预计地质调查外业工作需10天完成,测量外业工作需5天完成、水文气象外业工作需20天完成、勘察物探工作需10天完成,样品分析测试过程预计需要5天时间,形成《石老人海蚀柱修复方案论证报告》还需5天时间,“这样算下来,整个项目总工期预计30天的时间。”周先生说。

■相关新闻

石老人传说正酝酿申遗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渔民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

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记者从崂山区文化部门了解到,关于石老人的民间传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民间故事”的一部分。目前,崂山区文化部门正在探讨将其申报为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