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将全面推进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并在海洋资源保护、现代渔业发展和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对长岛提出具体要求。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十分关注长岛的发展,要求长岛“五年大变、十年巨变,打造改革开放新30年全国样板”。
优厚资源不甘平淡
今年6月25日,台风“米雷”侧翼扫向长岛的前一天,记者就长岛将由单纯的旅游观光岛向国际休闲岛“华丽转身”的话题,采访了长岛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吴忠波。曾担任过长岛县旅游局局长的吴部长,谈起长岛“华丽转身”的优势与挑战时,很是兴奋。
吴部长在叙述长岛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时,反复强调的观点是,被称为“海上山东”的长岛,仅仅为八方来客提供游览观光环境远远不够。在国民海洋意识日益增强、海洋休闲度假成为热点的今天,长岛不应甘于平淡,理应在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的同时,大幅推进国际休闲度假岛的全面建设。
“长岛不仅有很多独特的旅游资源,还有可深度挖掘、大幅拓展的创意空间……”吴部长表示。
记者了解到,长岛作为渤海湾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早已成为我国北方气象和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监测研究站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品牌于一身,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北方最美的群岛”。长岛冬暖夏凉,无霜期长,气候怡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高,海域水质保持国家一类海水标准。如此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自然为打造国际休闲度假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长岛是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迁徙洄游通道,海鸟、海豹自然保护区,世界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和候鸟迁徙驿站,有全国第二大蛇岛之称。海上风能、潮汐能、海流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如此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为开发独一无二的旅游休闲体验性项目提供了诸多优质的题材。据了解,长岛与北京、天津、大连、烟台等国内重要客源城市距离近,是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和消费市场辐射的交汇地。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国际合作潜力巨大。优越的综合区位,为发展邮轮、游艇等高端项目,引进知名企业、开展区域合作和客源市场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来到长岛的第二天,长岛遭遇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台风。据长岛县旅游局局长邢鹏介绍,尽管“米雷”仅仅用“侧翼”“轻扫”了一下这个由32座岛屿组成、岛陆面积为56平方公里的海岛县,但还是导致长岛县旅游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景区游人,对重新入住酒店的游人实行大幅优惠、领导带队到“渔家乐”接待场所看望游人……在“米雷”活动期间,该岛没有出现安全事故,没接到一例投诉。
该县旅游局的主要领导在忙于妥善安置滞留游客、到景点检查安全状况、征询游客意见等工作之余,就如何妥善应对大自然变化造成的突发事故、保证游人安全、接待环境安全,如何采取多种措施,处理好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深入思索、反复研讨,以保证今后在台风期间,尽力做到让游客开心、放心。
长岛县旅游局副局长王宗梅表示,虽然旅游局早就有应对突发事故的紧急预案,但要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针对突发气象灾害,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内容还很多。她说:“在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过程中,既有机遇、亮点,也会面临多项挑战。”
参与起草《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总体规划》的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长岛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休闲度假具有消费重复性高、停留时间长等特点,对便利度、舒适度和综合保障力的要求较高。由于海岛的特殊性,长岛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交通、供电、供水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尤其是交通设施较为滞后,很难适应休闲度假消费快速增长的需要。
专家认为,长岛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应对挑战、有效采取措施解决疑难问题是重中之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市场主体发育不足、缺少龙头企业支撑、财政保障能力有限,油污染、风暴潮等事故和灾害时有发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满足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的要求等,这些制约因素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在创建休闲度假岛之前,需要相关领导统筹考虑,系统解决。
创新建设休闲度假岛
记者了解到,前不久,山东省委政研室会同省旅游局等单位就加快长岛开放、开发问题进行了调研。大多数人认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加快推进海岛开放、开发,把长岛打造成高端旅游岛,无论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是对促进旅游业自身快速提升突破,都具有创新示范意义。
著有《海岛休闲文化探微》等多部海洋文化论著的海洋文化专家徐金威先生认为,欧美一些国家的海岛,在经营海岛休闲度假产业过程中,不仅重视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注重因势利导,利用自然现象开发“避险体验”等旅游项目。徐先生的观点是:作为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四季皆有美景的海岛,不应一味地以资源优势坐等客源,应该多层面地探索独到的休闲文化延伸点、生态文化延伸点。
民俗专家秦学红女士认为,长岛的史前文化、妈祖文化以及渔民出海项目等都很有旅游开发潜力,特别是长岛渔歌号子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多游人都很想随老渔民扬帆出海、一同喊号子,细细体验海洋文化。休闲度假岛的设计者在规划长岛生态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应该下气力挖掘、展现、提升长岛民俗文化。
吴忠波这样概括长岛的未来:“长岛前景:风雨过后见彩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