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管理工作的一大创举,是海域管理实现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作为海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视监测为数据采集手段,实现对我国近岸及其他开发活动海域的实时监视监测,并通过数据库、网络及应用系统的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体系,形成可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确保各级海域使用管理部门能实时把握国家海域使用动态,实现办公数字化、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及时为各级政府、海洋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从2006年开始,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各级业务支撑单位,对于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都倾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如今,经过三年的建设和两年多的业务化运行,成效突出,作用显著。该系统已成为我国海洋管理领域节点最多、网络覆盖最广、与行政管理结合最紧密的业务系统,在促进海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海洋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取得新突破,特别是贯彻落实好国家海洋局党组提出的“三个六”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其中,全面推进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深化系统应用,为我国海域管理提供有效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是海洋管理部门新的目标和任务。
要认识到,全面推进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是解决当前海域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海洋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性基础工作。关系到国家海洋局党组提出的“三个六”和一系列海洋事业发展新思路的贯彻实施,是新形势下海域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海洋领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对于深化海洋管理内涵,增强对海洋的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来,省、市两级海洋部门积极推进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机构建设全面加强,业务基础不断夯实,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对海域管理和执法的技术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但是,还有不少地方存在职责分工不清、工作机制不顺的问题,影响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理顺工作机制是当前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海洋部门要把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在机构建设、部门协调、经费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长期的业务工作,需要长期投入、长期运行、持续使用、不断升级。要管好用好这个系统,有序推进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尽快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技术精、仪器设备优良的海域监管队伍。
各级海洋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强化系统应用,将系统延伸到海域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发挥系统在海域管理和海监执法工作中的支撑作用。要着重研究解决系统建设和应用相结合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不断提升业务化运行质量,有效提升管理部门对海域资源信息的掌控程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使该系统成为全国海域管理技术支撑的核心和基础。
海洋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于服务,服务越全面、越深入、越有效,海洋事业就发展越快。而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正是海洋管理部门开展服务的基础。因此,全面推进该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也是积极践行“大海洋”发展理念、更多更好的服务沿海经济社会、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