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时节对中国台风风险与台风巨灾再保现状的探讨

来源:中国平安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0:41:03 

在6月28日刊登的上篇里,我们简单介绍了中国台风以及台风带来的洪水导致灾害的诸多特点,以及近年来登陆台风在频率、强度、地区分布等方面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在中篇里,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简单总结、评述中国台风再保保障的现状。并以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台风巨灾再保险的发展方向。
怡安奔福的中国分析团队是一支由3名精算师、3名风险分析师、两两名数据库专家,以及另外1名专职评级、偿付能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精算师共同组成的9人专业团队,专职服务中国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除为客户提供续转所需的各项分析服务外,我们的分析团队还充分利用对市场数据全面、及时的把握,并结合各项公开数据,如保监会保费、市场份额、《中国保险年鉴》等,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比较,对各保险公司以及整个保险市场进行横纵两向比较,就其再保购买的模式、免赔、限额、总保障,以及对资本金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将最后的研究结果汇总成为《中国巨灾风险研究》。该报告是中国市场最全面、详尽的巨灾分析报告,为研究中国巨灾再保提供了基准。2010-2011版的风险研究覆盖的累积风险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占90%以上的产险再保市场。
首先,由于我国台风高风险区也正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都较快的东南沿海区域,从风险累积的角度上看,台风风险累积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及上海。就这四地台风风险累积占比全国总量而言,有个别保险公司最高达70%以上,而一般均在25%到45%之间;有极个别保险公司严格限制在这四地承保业务及承保业务总量的累积,或业务发展不均衡,尚未在这四地布局,则这四地的风险累积占比全国低于20%。
其次,从再保保障购买的类型来看,中国市场的超赔再保险大体可分为三类,如附图所示。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我们将保险公司按保监会统计的市场份额划分为三类:市场份额超过5%的为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为1%-5%属中型公司,其余均为小型公司。从再保保障的购买模式上来看,大部分的小型保险公司主要依靠成数再保,即使有超赔,也并不指明风险,而是将一切险全部纳入。中型保险公司开始有比较明晰的巨灾超赔层,但是除几个公司有单独的地震层以外,一般公司都将台风与地震纳入同层。最后,大型保险公司的巨灾超赔一般结构比较完备,包括了从底层的险位到高层的巨灾保障,也常见单独的台风、地震专门的保障层——地震专门的保障一般常于台风。此外,大型保险公司的巨灾超赔除保障自留外,还保障从成数再保事件限额的溢额损失(spillover)。由于数据的精度与模型精度的匹配尚有显著差异,溢额损失的合理估算,以及包括溢额损失的超赔层的定价,一直以来也存在着争议。
怎样的巨灾超赔才能提供充分的再保保障呢?这是一个复杂、多解的问题。我们将会在下篇里更加详细地与大家讨论。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国际各地区、市场的监管机构对巨灾再保保障的基准要求(见附表)。
我国的保险公司购买超赔(有或没有台风专门保障)再保,一般的免赔设置在风险总累积的0.001%至0.005%, 转换成巨灾模型估算的台风损失回归年多在1年上下,一般不超过3年,很少超过5年。免赔以上,超赔层的跨度较大。最高限额占比总风险累积0.01%至0.2%不等,转换成巨灾模型估算的回归年则在十几年到几百年,少数达到1000年。免赔与最高限额之间的各层设计各个公司就千差万别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发现一些外资企业一般购买的免赔和限额都较高,更加贴近附表中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上篇中已经提到,分析显示,2005年以来,我们很幸运地经历了一段台风“低潮”期。虽然与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历史平均相比,台风总频率基本持平,但是其中超级台风与历史相比减少了52%,往往带来强降雨的热带低压减少了30%。换言之,主要的损失因素如强风、降水等,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的主要台风事件,在各巨灾模型中模拟的损失也都小于十年一遇的巨灾损失。所以,改变保险行业的台风事件还没有发生。
我们现在的情况与1992年飓风“安德鲁”登陆佛罗里达前的美国市场有很多相似处。与今天保险公司收集并在再保交易中互换的数据相比,那个时候的数据远远谈不上完整、准确。保险公司的承保员往往依靠简单的地图来判断风险指标,并进行风险累积管理。巨灾模型其时正处于其萌芽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被保险公司广泛接受。人们对模拟结果持怀疑态度,认为模型输出的巨灾损失“耸人听闻”,不切实际。种种因素造成了国际市场一直为佛罗里达提供超额又便宜的再保险承保能力——直到1992年8月24日飓风“安德鲁”登陆。那时,行业中的主流看法是最大可能的承保损失应不超过70亿美元(来源:保险研究委员会)。而最后,安德鲁总保险损失达到了155亿美元(2004年货币价值),并直接导致11家保险公司倒闭,再保费率大幅上扬。很多保险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内部风险管理的模式及理念,经过了4至5年的投资和调整,才重新终于达到了稳定。而那些在数据系统及风险管理方面做得更充分的公司,则在这期间集中开发产品、客户与市场,获益良多。
飓风“安德鲁”以后,美国又经历了2004年和2005年两个飓风非常活跃的年份。其中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而在墨西哥湾沿岸形成的10米高的风暴潮,给新奥尔良造成了毁灭性的洪灾,其保险损失超过了300亿美元,创下了保险业的一系列之最。然而,经过了“安德鲁”,“卡特里娜”对保险业却没有造成重创——主要归功于“安德鲁”以后保险公司建立的坚实的风险管理基础。这非常值得我国快速发展的保险业仔细思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