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琅琊台 蓝色新港城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42:0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上一个百年青岛,珠亮东海岸;下一个百年梦想,必将在西海岸实现。桥隧时代开启青岛新的百年发展大幕,胶南无疑被赋予圆梦历史重任……

一桥贯东西,天堑变通途。630,青岛胶州湾隧道和大桥同时竣工通车,一海之隔的胶南正式步入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全面迈入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

百年青岛,已然向世界展示辉煌。而今聚焦胶南,历史机遇、各类优势叠加:海底隧道、跨海大桥、董家口港、青连铁路,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无疑,作为大青岛发展广袤腹地的胶南,将承载青岛新的百年梦想。

桥隧时代,胶南站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解放思想,勇争一流,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城市、产业、社会转型,胶南人正在精心打造一个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依托三大港口

全面推进“以港兴市”

董家口港,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功能区之一,一个正在崛起的年吞吐量3.7亿吨的第四代国际深水大港。这,正是胶南所拥有的最大优势。

实践证明,有多大的港口,就有多大的城市。发展港口经济,时不我待。胶南把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董家口港区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目前,港区已引进项目13,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年内新建码头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胶南紧紧围绕建设物流交易港的目标定位,精心研究,科学谋划港口经济发展,以港口物流、海洋高新科技、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招商开发。在产业把握上,做到“两个坚持”,:坚持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走绿色、环保发展的路子。力争用5年的时间,形成一批临港配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值过千亿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中心,打造一个现代化蓝色新港城。

胶南距离青岛前湾港仅仅20公里。承接港口辐射,胶南不仅成立了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而且积极对接前湾保税港区,在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左右的保税物流园,着力打造以综合保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和蓝色经济服务区,不断提高临港产业集聚度,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胶南还将开通贯通东西的前湾港路以及东西大通道、韩瓦路,实现与前湾港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多点对接,进一步拉近空间距离。依托古镇口港和大学科研区,超前规划港口服务业,加快商贸、旅游、文化、娱乐等功能开发,统筹抓好生态农业、畜牧业等生活配套基地建设,带动提升服务港口水平。

坚持“生态立市”

建设宜居胶南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2010年开始,胶南市就率先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城区、城乡接合部为主,累计投入资金12.1亿元。今年,胶南再次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大干200天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在集中整治城区视觉污染、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停车秩序、居民楼院、建筑立面、环境污染、路域环境、镇村环境等十大领域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城乡道路、河道、岸线、村庄的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园艺植绿、全市增绿、全民护绿,形成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立体景观。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如何有效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胶南市在中国北方城市建设中率先引入欧美国家先进的“绿道”理念,沿滨海公路、上海路开建37公里长的青岛首条“城市绿道”。这条概算总投资达2500万元的绿道采用“高承载透水艺术地面”的现场浇筑整体性铺装系统,是集科技、生态、绿色理念为一体的新型环保铺装系统,具有高透水率、高承载力、吸尘降噪、安全环保及艺术装饰等诸多优点。绿道每35公里还规划建设一处休息驿站,配套建设9处驿站、1处湿地公园、30处休闲小广场。对接桥隧开通,打造集透海观光、旅游、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迎宾观光大道。

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市”。今年胶南实施全域化公园战略,突出抓好绿道建设、城乡造林、河道综合治理、景观水系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绿化景观,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两年内,胶南将对9条城区河道实施高标准综合治理,建成水、岸、桥、绿交相辉映,充分展示城市魅力的核心景观带,彰显胶南三山环抱、九水绕城的靓丽城市形态。

垃圾处理是城市化的难题。胶南在国内率先采用中温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开启了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新时代。今年,胶南还将启动灵山卫污水处理厂和8处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3,胶南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镇区污水处理率达到32%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达到4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泊里、王台、六汪三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厂,实现镇驻地全部生活垃圾和农村7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加快对接融合

打造幸福之都

十二五期间,胶南将纳入青岛中心城区。从一个农村县城步入一个现代化国际新城区,胶南正在加快与青岛的城市、产业和社会对接融合,打造幸福新胶南。

眼界决定高度。抢抓“隧桥开通、同城发展”重大机遇,胶南加快推进城市对接,以开放的心态和世界的眼光,高标准、精细化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推进全域城市化,塑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符合胶南特色的城市品质。突出抓好水城、中央商务区、大学科研区、灵山卫组团等重点区域规划开发,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新区。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统筹抓好青连铁路、火车站、新汽车站规划建设。在去年完成19个村庄、6915户拆迁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胶南把城市片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加快融入青岛的突破口,启动实施19个城市片区和32个村居改造。

狠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充分把握桥隧开通后的产业转移和人流、物流爆发性增长趋势,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产业基地和龙头项目,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狠抓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扶持纺织机械、手推车、橡胶轮胎、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放大“隧桥”效应,加快引进培植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高端业态,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争取灵山湾旅游度假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滨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把旅游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蓝莓、食用菌、绿茶等特色农业,全面打响胶南特色农业品牌。

617,胶南首次为11.7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发放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截至今年5月底,胶南市累计为12.05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办理了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手续,参保率达100%;同时,扎实稳妥地开展了60周岁以下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年内将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今年51日起,胶南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50,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在建成34.7万平方米农民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低价位商品房的基础上,今年新建900套、6.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确保两年内基本满足市民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从今年起全面提高困难企业职工生活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和残疾人保障标准,建立推行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弱势群体救助水平。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依托青岛市老党员之家,年内启动建设老年人爱心护理院。通过抓好新型社区建设、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更多的村庄变为城市社区。力争用几年时间,使胶南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由目前的6:4变成2:8,加速实现城市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