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的长岛,又称庙岛群岛,由32个岛屿组成,位于黄海、渤海交汇处,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拥有中国唯一的海岛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最佳避暑胜地”,周围海水湛蓝纯净如人类初临,水产丰饶,是中国的鲍鱼之乡、扇贝之乡和海带之乡,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
我奶奶家住胶东半岛的烟台地区,我小的时候非常盼望放暑假她能带我去长岛,因为有个亲戚在岛上当兵,他说:“那里好啊,夏天凉快,没什么蚊虫,海鲜便宜得要命,可以敞开吃:扇贝、海红、蛤蜊、海螺、蟹子、鲅鱼、海蛎子……”我在边上听得一脸向往:哦,可以敞开吃啊!对于只有看场露天电影才能捞到机会唆点小海锥的小孩来说,住着海神娘娘的长岛简直是海上天堂。
鲜美可鱼面
二十多年后我终于第一次登上传说中的长岛,此时它已不再是个难以企及的军港,从蓬莱买一张渡船票,或者干脆自驾车过去,海上用不了半个钟头,就望得见港口漂亮的酒店和码头上翘首以待的人群。
来接我的朋友,听她讲话,就知道是长岛长大的人,比如形容滋味,长岛人从来不会单说一个“酸”或者一个“辣”字,一定会说:“焦酸、死辣”或者“生咸、溜鲜、烈苦、西甜、喷香、疤涩……”对待每样味道都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她把我们才喝完的桃汁玻璃瓶洗净仔细留着,说槐花刚刚大片开过,晚些就可以去农家装新鲜酿出的槐花蜜了。
俗话说:上船饺子,下船的面。我到的当天晚饭,就在渔家吃到了鱼面:用葱蒜和酱油爆锅后加水煮沸,投入去头切段的新鲜黄花鱼和手擀宽面,再次煮沸后加进青头:韭菜、菠菜或是香菜,白汁混汤,配上腌韭菜花吃起来更入味。
可鱼面其实是筵席的最后一道,在它出现之前,我早已迷失在海鲜的世界中:辫子鱼、海鲈鱼、濑尿虾、海红、海肠、蛤蜊、片口鱼、海蜇头、扇贝……凉拌、焖、炒、煎、炸、熘、烩……
渔家待客无酒不成敬意,主陪三杯、副陪三杯、陪客们各自三杯,人们把酒量大的叫作“海量”,渔家的酒能压惊、辟邪、生威、战险,恭敬不如大大方方地从命:干啦!
原汁原味海鲜美
长岛是中国的紫海胆主产地,当地人俗称“刺锅子”,连对海鲜极其挑剔的日本人都不远而来新鲜空运。长岛人喜欢把海胆壳顶端锯开一个口,然后注入葱花蛋浆,与壳内的海胆黄拌匀,整个蒸熟,爱它的原汁原味。
至于鲍鱼,内行人都晓得一个秘密,那就是中国目前市面上能吃到的上等鲍,其实基本都产自长岛。我在长岛丽晶假日酒店里看到刚刚捕捞上来的新鲜鲍鱼,碗口大小,肉质肥腴,轻轻喷上几滴白酒,它们就开始扭动身躯,兴奋地跳舞,相当有趣。
还有栉孔扇贝,无论煲汤还是包饺子,加进几棵蔬菜就会立刻鲜美无比,它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养活了整个长岛,把广阔寂寞的沧海变成指间流金的水田。1997年后,海况发生变化,栉孔扇贝连年大面积死亡,使得当地渔民开始重视生态养殖,他们通过投石、沉船和培植大量藻类等手段改善海底生态条件,在水平面上推广贝藻鱼兼养的同时,垂直面上推行立体化综合开发,栉孔扇贝重新找回它们的黄金岁月。
朋友带我出海,号子声中,船老大笃悠悠地包着他的鲅鱼饺子;我们拜完妈祖庙里的海神娘娘,又驶往钓鱼岛,凉爽的风中在石滩上架起炉灶,就着巨大的饽饽,煮好的扇贝、海红、夹板虾接二连三地上,不是用盘,而是用脸盆!有人吃得兴起,直接跳进浅海中,捡一块亿万年前的球石,边美滋滋地砸礁石上的牡蛎,边趁着新鲜吃得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