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暨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贾万志副省长参加放流活动
查看从人工鱼礁中捕捞的海珍品
通过水下摄像机查看人工鱼礁及生物情况
放流现场
放流现场
查看从人工鱼礁中捕捞的海珍品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6月22号下午,山东省暨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近海举行,40万尾中国对虾、20万尾梭子蟹、1万尾牙鲆鱼游入大海。副省长贾万志出席放流活动,财政部农业司司长赵鸣骥、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李健华、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高洪波、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青岛市有关领导等参加了放流。
前往放流海域的途中,各位领导观看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专题片;放流活动后,又前往大公岛海域考察海洋牧场建设实况,通过水下摄像机查看了人工鱼礁及生物聚集情况,查看了现场从人工鱼礁中捕捞的鲍鱼、海参等生长状况。各位领导对海洋牧场的建设给予肯定。
2005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 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7年来全省渔业资源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 16.3 亿元。今年我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包括人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三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资金投入分为省级补助、地方财政和社会投入三种方式,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 1亿元,计划在沿海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 26.45亿单位,在近海建设18处人工鱼礁示范区,7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24186公顷)。
山东省一直是全国渔业重要产区,然而,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主要渔场难以形成渔汛,水域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峻的荒漠化态势危及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安全。
目前,山东省放流品种近 30个,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金乌贼、牙鲆、黑鲷、半滑舌鳎等名贵地方经济种类;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以及文蛤、菲律宾蛤仔、大竹蛏等多种经济贝类。同时,将鲢鳙鱼、鲤鱼、草鱼等优质品种投向了内陆湖泊、大型水库和黄河口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