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争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排头兵”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省烟台市把蓝色经济战略作为统领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以建设"国内海洋经济领军城市、连接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在高点定位中壮大优势,在融入全局中凸现特色,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倾力打造蓝色烟台。
聚焦"蓝色岸线"
加快打造黄金海岸、繁荣海湾、魅力海岛
做精做美中心城市黄金海岸。坚持远近结合、海陆统筹,分步打造西起开发区八角、东至牟平金山港,涵盖市区中心腹地的都市黄金海岸。聘请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和机构,科学搞好黄金海岸总体规划和重要节点详细性规划,本着高档次、市场化的原则,分步推进实施。加快改造提升烟台山至马山寨滨海景区,实施好大南山生态景区、雨岱山渔人码头、五彩文化广场等项目,使滨海景观带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以建设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深度开发滨海观光项目,建设国际邮轮停靠港和游艇码头。精心策划烟台山及周边区域的保护性开发,搞好海水浴场的综合整治和规范化管理,使滨海一线更富魅力、充满活力。
集中集约建设海湾。抓好龙口湾开发,加快龙口人工岛群和招远滨海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龙口湾海洋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加快莱州湾开发,抓好莱州港、华电国际莱州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海洋新能源产业聚集区。统筹推进丁字湾开发,加快莱阳南海新区建设,实施好海阳跨海大桥和亚沙会等大工程,打造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蓬莱西海岸海洋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城市影响力。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推进北部沿海人工鱼礁产业带建设,发展海洋牧场300万亩以上。
高质高效保护开发海岛。重点推进总面积68.6平方公里的72个500平方米以上岛屿海岛高起点开发,使其成为蓝区建设的点睛之笔。按照"深、特、精、高"的要求,认真抓好长岛休闲度假岛总体规划,推进南北长山大桥、庙岛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养马岛综合开发,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高层次、高品位整体开发,建设中国北方商务休闲第一岛。科学规划芝罘岛和崆峒岛开发,推进担子岛等无居民岛的保护性开发,挖掘新的海上旅游资源。
壮大"蓝色产业"
构建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依托蓬莱、开发区两个省级船舶工业聚集区,以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中柏京鲁、蓬莱巨涛、杰瑞石油为龙头,集中发展特种船舶、钻井平台、起重设备、油服装备等优势产品。
壮大临港工业。重点发展3个千亿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工业园建设,以MDI、TDI为核心,配套建设石化、煤化、盐化、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发展千亿元现代化工产业;抓好通用东岳三期及动力总成二期项目,扶持发展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千亿元汽车产业;依托南山、丛林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大飞机用铝合金、高速列车车体型材等高端产品,打造千亿元铝材产业。
壮大海洋生物产业。依托东诚生化、中大生物等企业,开发胶原蛋白、"F-苷肽"等生物医药产品,延伸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壮大临港物流业。重点发展滚装运输、集装箱、化肥、矿石、煤炭、木材及原油等七个物流供应链,集中培育国际综合物流、保税物流、食品物流、冷链物流和轮渡甩挂运输物流等五个物流园区。
壮大滨海旅游业。精心打造中心城市、北部"蓬长龙"、南部海阳莱阳沿海一线和西部莱州湾四个旅游板块,充分利用好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着力培育滨海度假、海上运动、葡萄酒休闲、生态湿地、沙滩营地、海洋文化等滨海旅游产品,塑造烟台蓝色旅游新形象。进一步降低门槛,大力引进港中旅、嘉里集团等知名大企业来烟开发旅游项目,发展高档商务、度假酒店。
壮大现代海洋渔业。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发展以海参为重点的海珍品和名贵鱼工厂化养殖,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规划7处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2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建设远洋捕捞生产北方基地。
壮大海洋能源产业。以海阳核电为载体,大力发展核电装备制造。有序发展长岛、莱州等百万千瓦风电场,支持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加快龙口煤田、莱州金矿、莱州湾卤水开发,争取建设海上油气开发后勤服务基地。
强化"蓝色支撑"
全力推进蓝区实现突破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蓝色项目。对内,加快实施省、市两级100个 "纯蓝"重点项目,重点推进西港区原油码头、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核电研发中心、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等十大战略项目。对外,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三个引进",推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在烟设立稀土业务总部基地,力争再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优势开放载体。
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中集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国核电力设计研究院、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整合留学人员创业园、三校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优势资源,5年建设3个"蓝色经济区引智示范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驻烟高校院所的作用,加强对知名高校院所的引进工作,积极开展与中科院海洋所、农业部黄海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到2015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家以上,涉海科研机构和高校达到12家。加大蓝色经济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全年引进博士、硕士2000人,"双百计划"人才40人。建立完善4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港口群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型枢纽港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烟台西港区、芝罘湾和龙口3个核心港区,大力推进大型深水泊位和航道工程建设,推动莱州港区向黄三角地区龙头港迈进,引导其他港区实行差异化发展,大幅度提升烟台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突破交通瓶颈。重点抓好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建设工作,争取尽早开通动车组;加快潮水国际机场建设,积极论证长岛小型机场项目;实施好疏港公路工程,大力推进烟台至海阳高速公路和龙青高速公路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直接融资主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发展创业投资,探索建立蓝色产业投资基金,继续争取设立以扶持蓝色经济发展为主要业务的专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