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董家口的开发建设是青岛市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青岛市依托新兴港口着力打造蓝色经济产业带的强力支撑,要在蓝色经济战略的指引下,按照第四代港口的先进理念,把建设现代物流交易港和蓝色港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
一、青岛港口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港口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实现海陆统筹的纽带。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装卸运输功能一直是青岛港口的发展主线,港口经营企业将发展思路局限在以港口为中心和以港口吞吐量为王的传统理念上,忽略了港口和航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形成了海陆分离的传统观念。目前青岛港口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功能结构不尽合理,集疏运不畅,周边产业布局紊乱,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阻碍,稀缺的港口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港口转方式、调结构已迫在眉睫。
董家口的开发建设是青岛市跳出胶州湾发展港口的重大举措,为实现青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多次提到董家口,董家口港口建设工程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青连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东段、疏港铁路、疏港公路被列为交通建设重点铁路和公路工程。港区内的中石化山东LNG接收站项目被列为蓝色经济区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作为蓝色经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家口从起步阶段就坚持从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入手,按照第四代港口的先进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港区海陆统筹的纽带功能,大力推动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生产力联动布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形成海陆联动、港城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蓝色经济和港口城市融合发展。
二、董家口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
根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董家口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集中集约用海片区之一,被列为重点开发岸段。根据《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董家口港及临港产业区是青岛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五大核心带动区之一。其功能定位是: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能源储运中心和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青岛市重要重化工业聚集区,功能完备的西海岸现代化新港城。
今后一个时期,董家口打造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把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董家口自身优势,把蓝色经济理念贯穿于港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打造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建成继胶州湾之后带动青岛经济发展的百年港城。
三、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董家口蓝色经济实现新跨越
董家口建设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和前瞻思维,实现两个转变。
由传统装卸港向现代物流交易港的转变。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和经营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各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大型化和深水化码头,实施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积极向第四代港口方向发展;通过建设中石化LNG接收站,实现液化天然气向整个华北地区输送,发展以现代洁净能源为主导的产业链;通过建设全国首家石油交割库,实现由传统石油存储向建设能源储运中心转变;通过建设大型矿石保税库或保税堆场,发展大宗货物物流分拨中心,加快向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和国际物流枢纽方向发展。在增加航线和保证货源,形成规模化经营积聚效应的同时,建立以原材料长期协议为主要货物来源,企业随用随取的创新型物流集散模式,形成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
二是加快推进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为国内外物流交易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势和港区的资源优势,满足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功能,降低外向型经济物流成本,加快国际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港区延伸和辐射。目前港区已从以矿石、煤炭及原油为主的保税仓储区入手,建设保税仓储和物流功能叠加的新型保税仓储区,同时启动了保税港区的规划设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向国家申报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实现区港联动,构筑物流发展支持体系,为国际物流网络延伸和辐射蓝色经济联动区打开最佳通道,实现腹地经济与区港联动区实现产业联动、资源共享。
三是积极推进数字化物流港建设,为各方提供电子交易及信息发布平台。董家口港区在规划之初就以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为目标,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散货泊位和油品泊位,并规划了世界一流的保税物流园区,在园区内建设绿色堆场、分拨中心、加工和中转基地,并辅之以期货交割库、电子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董家口将以保税物流园区为依托,通过构筑矿石、石化、煤炭三大交易平台,将航运、物流、船代、商贸、金融等各类国内外知名企业集聚在港区,实现由传统货流到人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提升,在董家口形成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并逐步加入到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体系中,掌握国际大宗物资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港区交易中心形成的战略物资交易价格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货物供求状况,成为物资流通的风向标,届时董家口港区的干散货指标将成为中国的“波罗的海指数”。
由单纯建设港口向港城一体化发展的转变。港口和城市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港口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董家口港区快速开发建设,各类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港区的发展理念也要相应转变。董家口充分发挥港区海陆统筹的纽带功能,利用港区提供的便利海洋通道,迅速形成世界级的能源储运和大宗散货大港,带动港城建设,引导港口服务功能逐渐向城市服务功能延伸。同时,在借鉴国内外港城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港口、产业、城市、旅游协调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问题,在董家口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行政管理,尽快把董家口打造成以港区为龙头,临港产业为支撑,港口服务业为保障,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蓝色港城。
四、董家口打造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的保障措施
目前,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成为山东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发展蓝色经济,工作领域宽、涉及面广,任务重、困难多、责任大,极具探索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必须切实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在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上下工夫,为各项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成立董家口蓝色经济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引进外部智力资源,成立蓝色经济咨询委员会,对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决策咨询、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发展蓝色经济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升董家口港区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科学编制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的理念,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自身优势,编制董家口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努力形成科学、完整、配套的规划体系。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港区为依托,临港产业发展为契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形成与蓝色经济发展规划相配套的产业链。充分发挥董家口港区临港资源、政策资源等优势,利用蓝色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并以海洋产业为纽带,促进“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联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工程建设和项目引进步伐。
要发挥董家口港区对我市蓝色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就必须把董家口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高水平的港口。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制定工期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港区和临港产业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同时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港区,以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策略实现港区的长期建设。
打造绿色生态港区。低碳环保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转型的重点。港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阶段,应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港口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的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从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到建成营运全过程全方位防治污染,实现港区及其腹地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董家口应以建设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优化服务环境,吸引与蓝色经济相关的优秀大学来董家口合作办学,与涉海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海洋科技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在董家口建设1—2所以海洋类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海洋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定期邀请蓝色经济专家来董家口培训,与海洋大学、胶南市大学科研区等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为港口和港城建设定期输送涉海专业人才。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董家口应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在项目审批、财税、投融资、土地与海域使用、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山东省、青岛市等上级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建立财政扶持、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董家口蓝色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