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妈祖旅游文化节的主题活动--“天后崇拜与粤港澳区域文化发展”论坛,日前在广州南沙举行。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历史悠久的妈祖文化。澳门理工学院谭世宝教授作专题发言,介绍了澳门天后信仰的演变。
澳妈祖信仰供研究
是次论坛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以泛珠三角地区的天后信仰为中心,从珠江三角洲尤其是香港天后庙建筑的特点及其意义、明清时期澳门天后信仰的演变、南沙天后遗迹以及天后信仰与珠三角地方社会等角度展开讨论。
澳门理工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谭世宝教授表示,由於澳门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居民一直以中国人尤其是土着的广东人占大多数,而且从明朝嘉靖至清道光的三百多年间,澳门地区的中外居民一直受到明清中央朝廷以及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等各级政府和官员的有效管治,奠定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尤其岭南地区的珠三角政治宗教文化在澳门地区始终占主流基础。
四百多年来,澳门虽经明、清改朝,又经历澳葡侵占一百五十年之後回归祖国的沧桑巨变,但由於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及没有经历巨大的天灾人祸破坏,因此各个时期的中国宗教庙宇神坛,有关宗教文物及信仰文化,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天妃(后)宫及有关信仰都保存得较系统和完整。为明清时期县以下的天妃(后)等神只的信仰历史发展演变,保存了可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
他还从“原因与目的意义”、“纠正对天妃(后)信仰在明清的性质与地位的误解”、“澳门天妃(后)信仰在明清以来的演变举例分析”及“对当今有关信仰的名实问题之探讨”等四个方面介绍澳门妈祖文化。
深化三地妈祖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培斌教授指出,中国东南沿海各乡镇村落,多以民间守护神只的庙宇为中心,其中天后庙尤占多数。对村民而言,庙宇的位置、建筑、装饰及空间,都能显示天后信仰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城镇亦形成不少以天后庙为中心的城市布局,但其规模的装饰与村落庙宇大不相同。他的演讲以珠三角天后信仰及其庙宇建筑为例,阐释了建筑空间与信仰的相互关系,并引申出建筑意义的探索。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粤港澳妈祖研讨会的举办,将推进天后文化研究的学术深度,深化粤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增进了民衆对天后信仰和粤港澳区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充分挖掘天后信俗与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