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还是伟业 胶莱人工海河的是是非非

来源:周永峰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2:25 

本就引得众说纷纭的胶莱人工海河工程,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个预计耗资高达千亿元的工程,到底是一个利国利民利于千秋万代的伟业,还是一个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烧钱的空想?现在,让咱们理清思路,看看——

国家花500万论证胶莱运河

备受关注的胶莱人工海河项目迈出重要的一步。11月底,从济南召开的胶莱人工海河座谈会上传来消息,国家拟将“开展莱州湾水体交换率的定量评估、开展人类活动对莱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影响评估”,作为渤海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纳入渤海环境保护“十一五”国家级战略行动,并且将为这项“评估”研究提供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开凿人工运河构想的提出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称,这标志着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不再局限于专家学者层面,将进入预研和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

胶莱人工海河构想的提出

鉴于山东半岛两侧的胶州湾、莱州湾近年来污染不断加重,专家认为如果能够开凿一条贯通两湾的胶莱人工海河,将有效加快水体交换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这条人工海河将对航运交通、经济开发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
方案的提出者王诗成认为,渤海的环境污染到了临界点,即便是达标排放,由于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太差,全部交换一次也要30年。而位于黄海的胶州湾也由于半封闭的湾体形状以及陆源排污严重,同样存在生态退化、生物减少等种种问题。因此他提出:开凿海河,贯通两湾,“流水不腐”,这样就可加快渤海、黄海的水体交换,清污能力自然也强了。
根据这个构想,早在2004年4月,他就向有关方面提出:在莱州湾至胶州湾之间开通一条宽200米、深l0米的人工海河,可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投资约1000亿元。可以有两个备选方案:两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公里的人工海河;利用发源于青岛的胶莱河,将其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公里的人工海河。
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一样,计划需要投资1000多亿人民币的“人工海河”工程虽然尚在论证阶段,但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
有趣的是,胶莱运河并非当代人的创想。早在元代(1280年),莱州人姚演就向忽必烈建议,利用原有河道开通胶莱运河,忽必烈批准开凿。河道开通后,一度成为元代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后因河道淤积、进河闸口暗礁林立,忽必烈才下诏喊停了已经开始施工的胶莱运河。

有用?没用?

王诗成认为,开通人工海河形成人造环流,可使莱州湾水体交换速度从30多年减少到3-5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院士刘瑞玉对人工海河项目的评价是:人工海河第一位的问题,是海平面问题,即胶州湾和莱州湾的海平面有没有足够大的落差,能使海水从一边流向另一边?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海河水流动不了,就是一条“死河”。
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资深教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与海平面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陈宗镛的研究,胶州湾与莱州湾的潮汐基本上呈反相,即胶州湾高潮时莱州湾的潮汐是低潮,因此可以利用胶莱两湾潮汐的这种位相关系进行人为干涉,如在胶州湾一侧运河口设闸以调整运河中的流向,使其形成稳定的单向环流。
但专家认为,海河水动力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在没有进行水动力模拟试验之前很难下准确的结论。但一般说来,海河的断面越大、深度越大、糙率越小,则水流越顺畅,水交换效果越好。如果人工海河拓宽到1000米,对加速整个渤海与黄海的水体交换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有害?没害?

能否加剧污染源扩散,以及土壤盐碱化问题,是专家和网民担心的两个主要问题。
对于胶州湾、莱州湾的生态治理,王诗成提出“治”与“疏”相结合的思路,人工海河就体现了“疏”,针对半封闭海湾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用人工调控方式来改善生态环境,其前提仍是要加大对入海入湾排污总量的控制,实现达标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并严格控制港口、船舶、石油开采和养殖区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控制向湾内排污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进行两湾沉积性污染的改造和生态治理。只有坚持治与疏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理两湾乃至渤海地区的生态灾难问题。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在黄河冲击作用下形成的冲积扇,盐碱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这里,胶东半岛沿岸紧靠大海而土地就没有盐碱化。海河横穿半岛将半岛变成一个大海岛,从形式上看容易产生盐碱化,但王诗成认为,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避免。海河实行封闭式施工,先将河道修成不渗透的明渠,然后再开闸放水;另外河道大量的挖土将大幅度抬高两岸的地面,海水很难和河道两岸的土壤接触,能够接触的两壁和底部都采取防渗透措施,解决了海水渗透问题也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造成海河两岸的盐碱化。

值得?不值得?

即使人工海河确实能治污,即使它不会导致土地盐碱化等灾害,但投资1000亿值不值得?
王诗成介绍,海河工程预期投入的1000多亿元,主要用于前期预研,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规划编制;河道明渠建设,桥、隧道、涵洞、港口、水库、闸门等建设;村庄搬迁、土地及用海补偿及两岸经济区五通一平建设等。海河工程一旦实施,海河两岸乃至环渤黄海地区的区域环境、社会、经济战略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从经济意义上看:一是将开辟黄渤海直航大通道,打通海上大动脉。从空间上大大缩短了山东半岛以南沿海港口到渤海西部沿岸口的距离,航运路程从700公里缩减到100多公里,航运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直线航运将大大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和韩国、日本港口群的紧密联系与发展。
二是胶莱人工海河将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沿河港口群、经济带、生态带和城市走廊。人工海河为山东省增加约30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将有利于改变青岛、烟台西部地区、潍坊东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拉动这一边界三角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也有网友指出,1000亿元之外,管理、维护、运营费用尚不得而知。其投入产出效果尚需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研究、权衡。若是吸引社会投资,拿什么回报投资者?如果是政府投资,回收期有多长?尚需要权蘅利弊,把问题说清楚。


胶莱人工海河想象图。

是个大区域、多领域、多学科的复杂问题

仅就海河的开凿,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除上述外,还有河道取土如何存放,水系如何保护?入海口如何拦沙、防回淤?对生物多样性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更有专家直言,胶莱运河是关系到大区域、多领域、多学科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的当成海洋问题讨论。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更多区域经济和民生问题有待讨论。例如就有专家提出,运河沿线莱州、昌邑、平度、高密、胶州县市有20余个乡镇,将涉及到60万人口迁移问题,部分农民面临失地、转产的困境;进入渤海至天津等港走运河不需要走原航线,对于青岛、烟台、威海、大连、旅顺这些原航线上港口会有什么影响?
王诗成坦言,“胶莱人工海河”项目涉及到山东及黄海和渤海两大海域,涉及到海洋、环保、水利、气象、土地、交通、规划、城市建设、国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格局、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其前期研究面对的问题极富挑战性。从目前看,因胶莱人工海河工程浩大,难点问题多,科技含量高,项目立项及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尚不成熟,其中一些关系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问题还难以实施,需要开展专题研究。“胶莱人工海河”项目仍停留在探索性思考阶段,其整体构思的可行性需进行科学论证。

科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 高纯

任何一项大工程都会产生争鸣,胶莱运河的想法自公布之日起就争议不断,这个大胆的构想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引来了学界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抨击。在网络上甚至有网民这样评价王诗成——这位副厅级别的官员——“整个儿就是大忽悠”,但王诗成说:“任何重大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假想开始的。”
胶莱人工海河构想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的思路,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工程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这次,国家斥资500万论证胶莱运河,只是个开始,胶莱运河的争议与论证,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胶莱之梦的意义,远远大过130公里的运河本身。它与很多强国之梦一道,标示着中国正进入一个和平发展、布满想象并具备执行力的时代。
对胶莱运河建设的争议,也是在磨练领导者的政治智慧,激发国人的想象力和自信心,同时也在考验学术界的耐心和理性。
胶莱运河引发的讨论,也让人看到可喜的一面——国人越来越清醒,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项目是否有利于长远的社会化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当媒体刊登胶莱运河的系列报道后,信件、传真像雪片一样飞来,许多读者发过邮件、短信后还不过瘾,为了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干脆拿起了笔,寄来厚厚的书信。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令人感动。更有环境、气候、海洋、经济等等方面的专家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有之,可喜的是,争论都使用了文明的科学对话,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简单的行政权力。
经过几年的激烈讨论后,国家以“水体交换率评估”名义列入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谨慎地展开对胶莱运河的相关研究,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庆幸还没有看到任何官员能量、宣传、民族自豪感、局部利益的因素,只是纯粹的科学研究步骤。
是的,如果争议问题不在研究阶段充分讨论,一旦进入程序局面就难以挽回。为了不使宏伟蓝图变成若干年后的巨大遗憾,需要严谨而细致的科学决策程序严格过滤,需要经过充分的“民意冷却”之后,方可真正地付诸实施。只有科学决策,才能为开凿胶莱运河这样的“诗意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水运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