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在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强调,针对福岛事故对中国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将成为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家海洋局正考虑派出监测船只赴日本以东海域实施监测。
“虽然我国管辖海域海水中放射性监测结果暂时未见异常,但日本核泄漏事件将对西太平洋海域造成长期的污染。”李晓明表示。
李晓明同时指出,针对可能漂移至我国管辖海域的放射性污染物,国家海洋局正在抓紧制定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计划,并开始由我国管辖海域扩展至公共海域进行核应急监测。国家海洋局将在近期派出监测船展开更大范围的监测活动,监测范围将由我国管辖海域扩展至日本以东的公共海域。
李晓明还表示,考虑到日本福岛核电站对西太平洋造成的长期影响,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日本核事故在相关海域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将成为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消息,自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有关核电站及事故情况资料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搜集整理核电站资料以及核泄漏事故发展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组织专家基于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形势对核泄漏事故放射性污染进行综合判断,并就该事故未来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据悉,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核辐射污染预测信息》53期、《日本核电站事故发展动态》40期,而且每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向相关单位发布核辐射污染预测信息,核事故污染扩散分析预测的应急视频会商进入常态化。同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在开发可提供未来7天放射性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沉降分布的区域大气污染物输送数值预报系统,为放射性污染物漂移扩散模型提供高质量的初始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