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海,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瞩目。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顺利批复,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山东半岛奏响了恢弘的“蓝色乐章”,蓝色经济成为推动山东经济实现新跨越的主导力量。
春意南海,“蓝潮”迭起。在我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壮丽画卷上,文登南海新区先行一步,在蓝色经济的大潮中抢得先机,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版图上最闪亮夺目的板块之一。放眼望去,一幅以156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的蓝色经济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承载着文登这座新兴滨海城市的蓝色梦想。
“近年来,优越的资源禀赋和海洋特色的产业优势,使得文登发展的脚步,一直蹈海而行,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做到了先行先试,走在了全省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前列。”市蓝办负责人表示,发展蓝色经济,还需用足用好国家战略这一品牌,因势利导、借势发力,大面积扩展、大力度释放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效应,全面开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大招商
促进大建设
阳春时节,穿行于南海新区各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临港产业区内,总投资20亿元的卓达新型建材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总投资40亿港币的香港永裕轮胎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瑞霖医药项目正在进行厂房施工……旅游度假区内,滨河景观主轴上游河道清淤工程已近尾声,东岸景观打造初步成形;香水海水系施工完成过半,世威国际旅游度假岛、深宝安江南城、卓达香水海等3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旅游度假项目落地开工……映入眼帘的施工场面汇聚成激越华丽的蓝色乐章,回响在文登156公里的海岸线上。
“南海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相继引进了9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初步构建起了以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临港生态化工、海洋运输物流、海洋科教创新、滨海旅游度假等为特色的蓝色产业体系。”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招商带来的大开发让南海新区活力迸发,一个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蓝色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今后,他们将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与之配套的项目,从而形成相互配套、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
南海新港长长的引堤上,繁忙的施工场景振奋人心,一辆辆大型载重车往来奔忙,一期万吨级码头防波堤、围堰分别以每天10米的速度向深海延伸。港口兴,百业兴。这一发展理念正在文登广袤的陆域、海疆上得到践行。南海新港的建设在放大口岸优势的同时,催生了港口发展的乘数效应。目前,浩宇物流、宝钢物流、首钢物流等一批大型港口物流和仓储运输项目相继落地开工,生产港口用起重装卸的源泉重工项目也在火热建设当中,一个以港口为牵引的海洋运输物流产业正在布局发展,迅速打造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
大招商引领大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各级各部门立足文登的海洋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基础,以“三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临海、涉海、海洋产业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招商引资热潮。
作为文登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重要区域,经济开发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举,推动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并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重点在引进建设几十亿上百亿的高端项目和特大企业上求突破,今年力争30个总投资过亿元(千万美元)的大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和产业层次,加快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示范区。城市文化商务区则突出引进国内外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完善服务。
市经济合作局局长王大庆表示,他们将根据文登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对骨干龙头项目、核心配套项目的定向招商力度,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加快引进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头在南海新区建设精细化工、油气储运等重大产业项目;抓紧引进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重点抓好天津汽车集团投资特种车生产、中业集团投资汽车操纵杆总成等项目的引进工作,全年确保引进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
放眼全市,以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为特色的七大蓝色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培育、壮大,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家纺制革三大优势产业也在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崛起,为文登蓝色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发展蓄足了后劲。
大合作
拓展大空间
蓝色经济具有明显的新兴、高端特征,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蕴藏着新的资源和市场。
文登地处对韩国、日本开放的前沿,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内,处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中心腹地,拥有156公里海岸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无疑是文登在新一轮竞争中谋求新跨越的最大优势。然而,资源不同于优势,优势不等于强势。如何作为?“只有通过加大与周边城市、国家的广泛合作,吸纳、聚集更多的先进要素加入,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带动腹地的全方位发展格局,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才能使文登海洋经济真正实现持续发展。”对于发展蓝色经济,文登的思路十分清晰。
在南海新区的临港产业区内,由韩国现代重工和中国大唐风电共同投资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重工风电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厂房主体施工。该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形成100台陆地风力发电设备的年生产能力,从而成为全市海洋新能源产业的“航母型”企业。
“该项目是南海新区与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合作的典范,在自身加快建设的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配套项目竞相进驻。”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该项目区旁边,将建设相关产业配套企业园区,吸引更多的项目进驻。目前,韩国齿轮箱、韩国电机等与之配套的项目正在同步跟进,年内有望落地开工……放眼全市各项目区,这只是文登内引外联以大合作来做大海洋经济,发展蓝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支持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强与日韩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无疑将为文登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新空间提供重大机遇。
市蓝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立足文登优势产业,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等跨国公司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对接,集中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拉长、壮大蓝色产业链条:
——对日韩着力引进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设备制造、服务外包等项目;
——对港台加强在旅游、物流、地产等方面的合作;
——对欧美重点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突破。
同时,文登还积极扩大对内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扩大与北京、内蒙、山西、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对接互动,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探索海洋经济合作新领域,吸引重大产业项目向文登聚集,加快文登走向海洋经济新市场,为蓝色经济的强势崛起夯实基础。
大开放
推动大发展
蓝色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向海洋要效益,以陆海统筹为抓手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海洋历来都是开放的窗口,走出陆地的束缚,才能获取海洋中的巨大能量,和陆地资源互补共生,形成更大合力,同时也以海洋为通道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联系,互通有无,这正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的表现。蓝色经济正是要把这种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优势在开放,开放的重点在日韩和香港、台湾等地区,要充分发挥文登地处对外开放前沿的优势,进一步创新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新形式,探索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新领域,把对外开放与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坚持产业招商与基金招商、境外上市相结合,提高利用外来投资的水平,促进蓝色经济做大做强。”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王亮如是说。
怎样充分发挥扩大开放对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开放中我们应如何作为?在《文登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以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日韩深层次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重点依托区位优势,全面开展与日韩等东北亚地区的深度合作,争取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的试验区,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大力优化开放软环境,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拓展对外开放领域、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等方面求突破,积极吸纳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形成推动开放的强大合力,不断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以开放图崛起,与世界谋对话,以开放合作的眼光审视并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文登深耕蓝色沃土的步伐必将如虎添翼,释放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放眼望去,文登156公里的海岸线上潮起潮动,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文登人民正用开放合作的画笔描绘着新一轮海洋开发的壮丽画卷!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