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今天透露,国家海洋局将建立海啸预警预报中心,地震后十分钟内可发出海啸预警,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展开。这是记者今天从在京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4届大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由于历史上的灾害性海啸多发生在太平洋沿岸,目前国际社会建立的海啸预警机构多集中在此区域。特别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全球各国都开始重视海啸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南中国海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海啸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但各国的海啸预警系统建设只是局限在本国国内,南中国海区域性的海啸预警系统一直是个空白,这也成了国际社会海啸预警与减灾方面的一个关注点。目前,南中国海地区由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美国西海岸/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咨询中心(设于日本气象厅)提供临时性的海啸预警服务。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面临着发生海啸巨灾的风险。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区域是全球公认的地震活跃区,在马尼拉海沟已400年没有发生地震,如果上述区域发生强震,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引发海啸灾害,珠三角地区,以及沿海的核电站等大型工程都将受到威胁,其后果难以预料。
为此,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与会官员和专家,将在此次会上呼吁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密切沟通合作,共同建立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作为该地区海啸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风险评估、应急减灾的技术支持平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