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着力打造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山东,东营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发挥叠加效应,是东营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在接受大众日报、大众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周年联合采访团采访时,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介绍,要蓝黄结合、海路统筹,把东营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海陆统筹发展先行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创业城市。
张秋波说:“实施国家战略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统一。我们统筹考虑生产力、空间、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提出加快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开发建设格局。”张秋波具体解释,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包含了“蓝黄战略”在产业上的融合,按照不同产业、关联产业集聚布局特点,在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集中布局建设东营港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广利港临港产业区等“六区”,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核心区。
“六区”是东营市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培育起了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铜压延及深加工五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今年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千亿元开发区。而除“六区”外,还要发展“十园”。即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广利港产业区、东营区胜利工业园、垦利经济开发区、胜坨工业园、利津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河口高效生态产业区、利北滨海经济区等十大产业园区,构筑集聚生产要素、带动区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张秋波认为,“六区十园”绝不只是一个发展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各有抓手。比如,在临港产业区,东营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电力能源、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等临海产业,构筑区域发展桥头堡;在生态旅游区,东营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在高效生态农业区,东营启动蓝色小镇建设项目、现代畜牧业示范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构建一流生态高效种养基地;在高端产业区,重点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商务金融等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致力于打响水城品牌,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在广饶滨海新区,以发展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滨海旅游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从安排的项目来看,今年东营排出117个重点推进项目,其中生态高效农业12个、环境友好型工业50个、现代服务业18个、现代海洋产业10个、重大基础设施27个。截至4月底,重点调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3.9亿元。
东营,是“两区”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其海洋油气、矿产等资源丰富,拥有四百多万亩未利用地,产业基础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如今在海路统筹、蓝黄结合、打造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理念下,必将成为蓝黄融合发展的典范和特色产业培植的典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