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对虾"游回渤海" 一网能捕100多公斤
山东省昌邑市的渔民们在今年秋捕时欣喜地发现,已多年未在渤海湾成群出现的中国对虾又形成了虾汛,渔民每个网次可捕获对虾100公斤以上,这是十多年没有遇到的事情了。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渤海虾汛的形成与我省中国对虾资源放流和让大海休养生息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省渔业部门通过实施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等措施对渤海湾生态环境进行养护,今年在莱州湾放流平均体长2.5厘米中国对虾6.29亿尾,使我国这个曾濒临灭绝的珍贵虾种又开始在渤海恢复生机。
渤海大对虾学名“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全身由20多节组成,体大者可达20多厘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备受人们喜爱。中国对虾是渤海的传统资源,历史最高年产量近4万吨。莱州湾是渤海秋汛对虾渔业的重要渔场,产量约占整个渤海的1/3。前些年,由于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从1993年起,中国对虾一直没有在渤海形成虾汛。多年来,野生中国对虾更是近乎灭绝,只是在其他网具作业时偶尔能见到数量极少的对虾。
2007年我省恢复渤海对虾放流后,中国对虾形成明显虾汛,开捕后百斤以上网头频繁出现,单船最高日产达到300公斤,这是十几年来所没有的。仅潍坊市今年就已回捕中国对虾621吨,获产值1亿多元,市场价格保持在每公斤100元以上,10月份高达每公斤200元,效益非常喜人。
据了解,不仅仅在昌邑市是这样,今年伏季休渔结束后,莱州市沿海捕捞渔民几乎网网见虾,开始几天网产常常在25公斤以上,最高网产90公斤,虾汛一直持续到10月份。三山岛一位姓王的渔民介绍,今年的对虾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个体也大,9月初就达到每公斤18尾—22尾,而以往这个时候的野生对虾多在每公斤30尾,由此推断出这是今年增殖放流的群体。
山东省海洋生产管理捕捞站站长王熙杰分析说,从当前增殖回捕实际情况看,我省近海增殖的生态容量潜力仍然较大,如2007年10月中旬回捕的中国对虾个体很大,已达10-15尾/千克,说明我省近海饵料生物丰富,还应进一步扩大增殖规模。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